文章详情页
  • 随时随地做运动?健身不成反伤身

      冬天气温较低,人们常常懒得运动而导致了肥肉滋生。户外冷风刺骨,为了维持身材不走型,部分人会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但是殊不知,人体皮肤在低温的环境中弹性也相应减弱,如果从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如跑步等,容易诱发呼吸困难、心慌无力等现象。除此之外,健身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误区。

      随时随地做运动?健身不成反伤身

      1、天天练不用热身

      近年来,市民对健身运动越来越喜欢,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运动意识以及出现损伤后的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打球、跑步、爬山……原想健身,不想却变成了“伤身”。

      运动前热身是让机体活跃起来,起到暖身、升温,使心率达到运动状态,是十分必要的。热身要从头到脚,从上到下,各个关节韧带都要转动。运动后还应适当做放松整理,有助于让呼吸变得平静,加速乳酸消除,减缓肌肉酸痛,促进机体恢复。

      2、随时随地做运动

      大部分人对运动时间的选择都不太在意。有的人喜欢早上空气清新,有的人喜欢晚上一片宁静。有运动习惯的人,就算在灰霾天气、大马路边也照样锻炼。就持之以恒而言,不可谓不好,但是否科学,却值得商榷。

      可以根据年龄段区分运动时间:年轻人适应力强,宜在早上或下午运动;中年人下班后6~8点是较好的放松时间;老年人身体最弱,要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即下午2~5点)运动。

      3、年轻不怕多练

      年轻人一上球场就迈开大步飞奔,不到中场休息不下场,要是长期坚持打球的人,倒也没多大问题,可有些人平时并不运动,却觉得自己年轻力壮,也在球场上冲锋陷阵,即使出现胸闷气喘、腰酸腿痛、呼吸不畅的症状,也强忍着不适不肯休息。这看上去或许是勇者风范,可实际却是运动大忌,轻则可能伤筋动骨,重则可能突发心衰、猝死等意外。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慢慢增加,幅度不宜太大,亦不要加得太密太快。若运动后睡眠不好、第二天感觉疲劳,影响工作和生活,则说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下次运动要适当减量或减强度。即使是经常锻炼、身体素质好的人,如果一段时间不运动,重新运动时也应有从低到高、逐渐恢复的过程。

      4、好强爱跟人比

      爱强,是一些人的天生个性,感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缺往往的去勉强自己做,这样的话运动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在,所以要健身,那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

      健身者要知道运动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维护身体健康。如果一味地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甚至意外事件。在运动中一定要量力而为,切忌争强好胜,导致健身不成反伤身。

      温馨提示:在许多健身房我们看到,很多跳健美操的妇女身穿连体健美裤,不停地跳动,让自己大量排汁,认为多出汗才能减脂。而有些教练还不让其进水,认为好不容易才出的汗,一喝水就白练了。其实,这是误导,是不正常的,人在大量排汗时,而不及时补充水份,很容易造成虚脱,单纯的出汗并不能减脂,而适量的增加一些器械训练才能有效地达到减脂的目的。

      【参考文献:《知乎周刊·无基础健身》《男人,别说你懂健身!》】

    2014-12-23 14: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