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嗡嗡响,有时候还疼得睡不着。水进去了?不对,医生说是中耳炎。小孩也常得这病,大人也不能幸免。躺着的时候更难受,一翻身,耳朵像被堵住,闷得慌。有时候听力好像差了一截,听人说话像隔着层布。
治疗嘛,首先得看是急性还是慢性......急性的一般来得猛,耳朵痛 发烧 耳朵流黄水.这时候抗生素可能得上,但不是所有情况都用.有的是病毒引起的,那吃消炎药也没用。得靠身体自己扛.可要是细菌感染,医生开了阿莫西林之类的,就得按时吃,哪怕第2天不疼了也别停。不然容易反扑,变成慢性的,那就麻烦了。
滴耳液有时候会开。颜色黄的 透明的,瓶身小小的。得侧着头,把药滴进去,保持姿势几分钟。不能嫌麻烦,随便滴两下就完事。耳朵结构复杂,药到不了位置等于白搭。特别是鼓膜有没有穿孔,这个很关键。要是破了,有些药就不能用,刺激太强反而伤组织。千万别自己买药乱滴,搞不好雪上加霜。
小孩子哭闹不止,抓耳朵,吃饭没胃口,家长一看就知道不对劲。幼儿园回来就开始发烧,晚上哼哼唧唧。这种时候别拖,早点去检查......小孩的咽鼓管短,感冒鼻涕多,细菌容易往上跑。一发炎,压力变化,耳朵就胀。等化脓了再治,可能影响听力发育。不过也不是每个都严重,轻的清热解毒,吃点中药调理也能缓过来.
饮食上呢,别吃辣的,油炸的少吃。火锅一吃,耳朵立马发热,本来快好的又反复.烟酒更要戒,抽烟的人耳朵问题多,尼古丁让血管收缩,耳朵供血差,恢复慢。喝水要多,温的,帮助代谢。睡眠也得保证,熬夜的人免疫力低,炎症老不退。
还有种情况,反反复复,一年好几次。这就得查原因了。是不是过敏性鼻炎没控制?鼻塞久了,咽鼓功能失调,气压没法平衡。或者扁桃体老发炎,成了细菌窝点。这时候光治耳朵不够,得从源头下手。洗鼻子有人觉得麻烦,其实坚持下来有用。生理盐水冲一冲,鼻腔通了,耳朵压力也轻松。
有次碰到一个人,耳朵好了之后总感觉里面有回声,自己说话声音特别大。其实是积液没排干净,叫分泌性中耳炎......不疼,但闷,像坐飞机一直没降落。这种情况做鼓膜穿刺能缓解,把液体抽出来。听着吓人,其实门诊就能做。不过大多数能自愈,等几周,身体慢慢吸收。
游泳的人特别注意。耳朵进水后擦不干净,潮湿环境细菌繁殖快。戴泳帽也好,棉球塞耳朵也好,预防比治疗重要。游完泳耳朵痒,别拿棉签使劲掏。越掏越深,耳道划伤,感染风险更高......轻轻擦外耳就行.
老人也有得中耳炎的。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伤口愈合慢,炎症容易扩散。血糖控制不好,耳朵发炎拖很久.有个老爷子,耳朵流脓两个月,最后发现是长期高血糖惹的祸。把血糖调稳了,配合用药,才慢慢好起来。
中医角度讲,这是“风火上扰”或“痰湿阻络”。清肝泻火的方子有时会用,龙胆草 黄芩这些。但辨证要准,虚症的人不能乱清火.有人自己抓药喝,结果脾胃伤了,腹泻不止。中药不是随便吃的,得看体质.
别信什么偏方。有人说滴香油能杀菌,有人用蒜汁滴耳——太危险。蒜汁刺激性强,耳道黏膜受不了,可能起水泡。香油也不无菌,倒进去等于培养细菌。这些土办法,省小钱吃大亏。
听力下降明显的话,复查。长期积液可能鼓膜内陷,甚至粘连!孩子语言发育期受影响,家长一开始以为是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听不清。等发现问题,已经错过干预时机。
中耳炎不是小毛病,也不能全当大病看!该重视得重视,该放松时别焦虑。按时用药,注意休息,避开诱因......大多数都能好.但拖着不管,或者乱治,后患不少!耳朵这地方,精细得很,经不起折腾。
突然想起来,坐飞机下降时耳朵胀,很多人嚼口香糖。原理是通过吞咽打开咽鼓管。中耳炎期间尽量别坐飞机,气压变化大,可能加重病情。要是非坐不可,可以试试捏鼻鼓气,但动作要轻,别用力过猛把鼓膜弄出问题。
还有,感冒后耳朵不舒服,别不当回事。鼻塞超过一周,耳朵又闷又涨,可能是中耳炎前兆。早点处理,不至于发展到化脓。家里备点抗组胺药或减充血剂,短期用一下,缓解鼻塞,间接帮耳朵减压。但别长期依赖,副作用不小。
说到底,耳朵和鼻子咽喉人。一个出问题,其他跟着遭殃.治耳朵,有时候得看喉咙,看鼻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这儿行不通。系统调理,综合应对,才能断根.
上面的内容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希望能帮到你. 记得每天晒晒太阳,补点维生素D,对骨头好,身体也更棒。 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疾病自然会远离你。
2025-10-13 1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