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慢性中耳炎吃啥药

    耳朵嗡嗡响,有时候还流点东西出来。躺下睡觉一侧压着耳朵,闷闷的,像塞了棉花.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是慢性中耳炎.不疼,但就是不好.拖了几个月,反反复复。有人劝我吃消炎药,说头孢管用;也有人说,光吃药没用,得滴耳朵。

    其实吧,这病真不是随便抓把药就好的......一开始我也乱来,自己去药店买了阿莫西林,吃了三天,耳朵还是那样。后来再去医院,医生看了看,说不能光靠口服药.得配合局部处理.给我开了氧氟沙星滴耳液!那药水凉凉的,滴进去有点刺,但过一会儿就好了。医生叮嘱:耳朵要是有穿孔,有些药就不能乱用。比如新霉素 庆大这类,可能伤听力。这点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瞎买药,结果越治越糟。

    还有人说,中药能根 治.偏方一堆。什么鹅不食草捣烂塞耳朵,或者用麻油加热滴进去。听着就悬.我邻居试过麻油,结果第2天耳朵更胀,发炎加重,赶紧去医院冲洗。千万别拿耳朵开玩笑。中医调理或许对体质有帮助,比如有些人容易湿热下注,耳朵流黄水,舌苔厚腻,这种可能配点清热利湿的汤药,像龙胆泻肝汤加减。但是正规中医师辨证开的,不能自己照着网上的方子抓药。

    说到药,抗生素确实是常用手段。但不是一上来就猛吃。得看情况。如果耳朵还在流脓,分泌物多,细菌培养一下好。不然盲目用药,容易耐药。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这些.医生可能会选广谱的,比如头孢克肟 克拉霉素,或者结合喹诺酮类滴耳液。疗程一般要够,十天左右,不能症状一轻就停药.断断续续吃,等于给细菌练兵。

    有时候,嘴巴张不开,嚼东西耳朵疼。这才意识到,中耳和咽鼓管连着呢。感冒、鼻炎久了,咽鼓管堵了,中耳压力失衡,液体排不出去,慢慢就成了慢性。啊,光治耳朵不行,鼻子也得顾着!鼻用激素喷剂,比如糠酸莫米松,减轻鼻腔肿胀,帮助通气。再配合洗鼻,生理盐水冲一冲,鼻咽部清爽了,耳朵负担也小。

    饮食上,有人问能不能吃辣。我说,你试试看,吃完第2天耳朵是不是更痒?辛辣刺激的东西,容易让黏膜充血,炎症反应更强。海鲜也一样,有些人一吃虾蟹,耳朵就开始渗液。这段时间,清淡点总没错.多吃点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的人,火气往上升,脸上长痘,耳朵也跟着遭殃。

    还有人睡得晚,熬夜打游戏,第2天耳朵嗡得厉害。身体扛不住,免疫力一低,老毛病就冒头。别小看作息!规律生活,比吃十种药都强。该出汗时出汗,该休息时闭眼......别总想着“吃个药就好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药物之外,耳朵能不能进水?洗澡洗头,有人拿棉球塞耳朵,外面包层凡士林。也行。但棉球不能塞太深,反而堵住通道,湿气散不出去。用专用耳塞,或者轻轻擦干外耳道。吹风机低温远距离吹一吹,别贴着头皮轰。

    最怕的是,耳朵不流脓了,以为好了。结果一受凉,又开始闷胀。听力也有点下降,听人说话要人家重复。这就是没彻底治好。慢性炎症像杂草,根在里头,表面看着平了,风一吹又长。复查很重要。医生拿电耳镜看看鼓膜恢复没,有没有粘连、钙化。

    小孩得这个病更多。家长一看孩子老抠耳朵,以为是虫子.其实是痒,是炎症。小孩表达不清,容易耽误。用药更要小心。很多成人药儿童不能用,剂量也不同。别图省事,自己换算着喂。听医生的,按体重给量。

    慢性中耳炎不是急症,但磨人。治疗是个过程.药有用,但不是全能钥匙。滴耳液、口服药、鼻腔管理、生活习惯,全都得跟上。指望一颗药丸吃下去,耳朵立马通透,不太现实.身体的事,急不得。

    有时候,医生开完药,一句话不说就让你走了。其实你可以多问几句:这药什么时候吃?饭前饭后?滴耳朵之前要不要清理?耳朵里有痂怎么办?别不好意思。清楚了,执行起来才到位。

    还有,别老查手机,网上一堆说法。这个说手术,那个说吃维生素B族就行。信息太多,反而乱.信一个靠谱医生,定期随访,比啥都强。

    最后提一句,耳朵出问题,情绪也受影响。烦,闷,注意力不集中。别硬扛。该调就调,药按时吃,觉按时睡。日子久了,自然会好一点。

    这就是文章“慢性中耳炎吃啥药”的介绍......天气好的时候,多出门走走吧.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身体会更有活力.健康小提示:注意卫生,能减少细菌找上门的机会哦。

    2025-10-13 1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