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点多,孩子突然哭醒。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一咳,整个身子都绷紧了。喂水不喝,奶瓶塞进去立马推开,小脸涨红,喘气声粗重,带着点哨音.大人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像普通感冒。
白天还好好的,吃辅食吃得满嘴都是,笑出小酒窝。傍晚开始有点蔫,摸额头不烫,可眼神不对,总往人怀里钻.奶奶说:“是不是着凉了?”爸爸翻出常备的退烧药,准备着万一发热就用上。结果烧没来,嗓子先塌了。
咽炎,急性。医生拿着压舌板轻轻一压,喉咙深处红得发亮,像烧红的炭,扁桃体肿得快挡住气道,表面还有黄白色的小点。不是病毒那种均匀泛红,是局部化脓,典型的细菌感染痕迹。孩子疼得直往后仰,哼都哼不出来,只能张着嘴干呕。
阿莫西林得吃。但剂量要卡准.体重九公斤半,每公斤每天四十毫克,分两次。药房买的颗粒冲剂,一包二百五十毫克.掰开?不行。剪开?也不行。最后拿注射器量,加水稀释到十毫升,每次抽两毫升。喂药像打仗,捏鼻子灌,孩子呛咳,药汁从鼻孔往外冒。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继续.
头两天夜里最难熬。体温忽上忽下,三十八度五,贴退热贴不管用,温水擦身擦了三遍......不敢捂,也不敢冻着。空调调到二十六度,毛巾被盖到胸口.孩子睡不安稳,一动就咳,一咳就吐。吐完更难受,喉咙像刀割。凌晨四点,爸爸抱着在客厅转圈,脚步轻得像怕踩碎玻璃,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
第3天,药劲上来了。咳嗽少了,能喝两口米汤。眼睛也有神了。医生复查说,红肿退了一圈,化脓点结痂了。但还得吃满七天。不能断,一断就反复.之前邻居家孩子就是吃了五天停了,第六天直接送急诊,发展成中耳炎。
抗生素不是全能钥匙。这次碰巧是链球菌,对青霉素类敏感。要是支原体,就得换药。可谁也没法提前猜。血常规白细胞一万八,中性粒高,C反应蛋白飙到六十多——这些数字背后是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黑眼圈。
家里空气得流通。但不能吹风。窗户开一条缝,纱窗拦着,窗帘轻轻晃。加湿器开着,水雾袅袅上升,碰到天花板变成细小水珠滚下来。玩具全收进柜子,毛绒熊 小火车 会唱歌的鸭子,统统不见。灰尘少一点,刺激就少一点。
饮食清淡。**暂停,鱼虾靠边站。连苹果都蒸熟了再给。生的太酸,划嗓子.米粉泡得稀,像米汤.饿了就喝,不强喂。尿量看着还行,一天六次上面,颜色清,说明没脱水。
有次喂药太急,孩子呕吐,喷到爸爸衬衫领子上。他没换,继续抱.衣服硬邦邦的,药粉混着奶渍干了,像一层壳。没人顾得上这些。
第七天晚上,孩子自己抓起小勺,舀了半勺米糊往嘴里送。手抖,洒了一下巴。妈妈愣住,然后笑了。爸爸拍了视频,没发朋友圈,只存进手机相册......
病好了也不能松懈。咽部黏膜还在修复,稍微受凉或累着,炎症可能卷土重来。出门戴口罩,不是防病毒,是挡冷空气。说话声音放轻,别逗孩子大声笑。笑也疼。
社区里几个宝妈聊起这事,都说“小孩谁不生病”。可轮到自家,谁都慌。有人信偏方,煮金银花水灌孩子;有人怕药伤肝肾,拖着不去医院。结果孩子呼吸困难才送医,插管抢救。命救回来,家长蹲在走廊哭得站不起。
医学书上写:婴幼儿咽炎易并发喉梗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嗓子肿得太厉害,会憋死人。不是吓唬人.真有案例。别信“扛一扛就好”。
药物有效,但身体才是主战场。免疫系统在打仗,抗生素只是援军。睡足觉 喝够水 情绪稳,比啥都重要.妈妈请假在家那几天,生物钟全乱。困得眼皮打架,还得盯着药时 喂水 测体温。手机闹钟设了五个,二十分钟一响!
也曾崩溃过。一次换尿布时,孩子突然剧烈咳嗽,脸紫了一下!她手一抖,尿布掉地上。蹲下去捡,眼泪啪嗒掉在地板上。没出声,怕吵到刚睡着的孩子.
现在回想,最怕的不是发烧,不是化脓,是那种无力感.明明天天见医生,知道病因 有药 有检查单,可还是觉得抓不住什么。生命太脆弱,尤其当它那么小,不会说话,只能用哭表达一切.
好在挺过来了.复查那天,孩子趴在诊室床上,医生再看喉咙,说:“基本愈合。”红褪了,黄点没了,吞咽也不抗拒。孩子抬头咧嘴一笑,口水滴在医生白大褂上。
回家路上,阳光很好。风吹在脸上,不冷。孩子坐在推车里啃磨牙棒,咔哧咔哧响。妈妈忽然觉得,这声音比任何音乐都好听.
这就是“婴儿急性咽炎细菌感染”的全部内容啦。 每天泡泡热水脚,很舒服。 能放松身体,也能睡得更香。 累了的时候,特别管用. 记得常笑一笑,心情好了,好运也会跟着来。
2025-09-28 1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