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的灯总是亮着,惨白,照得人脸色发青......她坐在塑料椅子上,脚边是鼓鼓囊囊的布包,里面塞了牙刷 毛巾 还有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护士站那边传来低语,像风刮过墙角。她孩子在输液室,门关着,看不见脸。
白血病?一开始谁也没往那想。发烧,嗓子疼,吞口水像刀割.医生说是急性咽炎,开点消炎药,回家多喝水。可烧退不下去,反反复复,夜里出汗浸透睡衣......再去查,血常规不对劲——白细胞高得离谱,血小板却低得吓人.那天抽了三管血,手臂上留下青紫的印子。
住院第2天开始化疗。药水一滴一滴往下走,透明的管子连着胳膊,冰凉。孩子才八岁,躺在那里,眼睛睁着,不哭也不闹。母亲盯着点滴速度,生怕快了慢了。隔壁床是个老头,咳得整条床都在震,半夜突然被推走,再没回来。
咽炎还在。喉咙肿得只剩一条缝,说话嘶哑,吃流食都费劲.医生说这是化疗副作用,免疫系统被打垮了,细菌病毒趁虚而入。抗生素换了三种,体温计上的数字还是上上下下。有时候三十八度五,人蔫着;忽然降到三十六度八,又冒冷汗!
楼道里常听见哭声。不是嚎啕,是闷的,从病房门缝里漏出来。也有笑的,短暂,像气泡浮上来就破了。一个妈妈抱着孩子晒太阳,孩子光头,戴着卡通帽,手里捏着蜡笔画歪歪扭扭的树。母亲站在窗边看,心想,他还能画画,真好。
药费单一张接一张。有些药医保报不了,自费。她翻存折,数了一遍又一遍,手指发抖。亲戚送饭来,带来老家的咸菜和馒头,说“省点钱”!她点头,嘴上说着“没事”,眼泪掉进粥碗里。
治疗方案变来变去.原本计划三个疗程,结果第2轮结束骨髓检查不理想,得加量。主治医生皱眉:“这病不听话。”话没说完就被叫去抢救室。后来听说是另一个小孩出血不止,送ICU了......
她记不清日子。墙上日历撕到哪页都不记得。只记得每周二复查,周五换药,周三孩子最难受,吐得厉害,胆汁都出来了。护工说这种情况见多了,熬过去就好。可她说不出口,“熬过去”这三个字太重,压得胸口疼.
有天晚上孩子突然说想吃橘子。她愣住。水果早就不让吃了,怕农药,怕刺激喉咙。可孩子眼神亮了一下,就一下.她偷偷剥了个小橘子,掰一瓣,轻轻喂进去.孩子咬了咬,没咽,又吐出来,带着血丝。她慌了,赶紧擦,不敢告诉护士,怕挨说。
护士其实知道。年轻的小护士悄悄塞给她一瓶漱口水,“儿童用的,别用盐水了,太刺激。”她攥在手里,没说话,点了点头。那种时候,一句话都嫌多余。
病房窗户朝北,晒不到太阳。冬天玻璃结霜,画出奇怪的纹路。她看着那些冰花,想起小时候老家的窗,也这样。那时候生病,妈妈煮姜汤,盖两床被子,出一身汗就好了.现在不行了,这种病,出汗也没用。
亲戚劝她“想开点”。她笑笑。想开点是什么意思?是接受可能治不好?还是别花太多钱?她不想听。她只想听见医生说“稳定了”。
有一次医生谈话,提到“缓解率”。她听不懂,追问。医生解释半天,她只记住一句:“不一定能痊愈,但可以控制.”控制?怎么控制?像拧水龙头一样,关小一点?她脑子里乱糟糟,耳朵嗡嗡响.
楼下小卖部卖棉花糖,粉色的,一圈圈缠在木棍上。孩子以前**吃......现在看见也会抬头看一眼,然后低头玩变形金刚。玩具脏了,她拿酒精湿巾擦,手抖,差点把卡片弄破.
有天夜里孩子发烧到三十九度七,护士紧急处理,打退烧针。她守在床边,握着他滚烫的手,一句话没说.天快亮时热度退了,孩子睡着,嘴角有点歪,像是梦里还在疼。
她开始害怕手机响.一响就心惊,怕是医院来电。微信里家庭群消息越来越多,“注意休息”“老天保佑”“一定挺过去”。她不回,也不想看。安慰的话听多了,反而更空.
治疗进入第4个月。喉咙终于不那么疼了,能喝点米汤。血象慢慢回升,医生说“有好转”。她松一口气,可不敢松太久。前两天听说同楼层一个病人复发,又回化疗室。
她学会看化验单了。知道白细胞 血红蛋白 中性粒这些词。不再问护士“这个数正常吗”,自己对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心里就亮一丝。倒退了,整晚睡不着.
窗外的树绿了。她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是满枝叶子。春天早就来了,她没感觉。直到有只麻雀飞到窗台,叽喳两声,扑棱棱走了.她望着空荡荡的水泥台,忽然觉得,活着真难,但还得活。
药还在打。咽炎断断续续,好了又犯。医生说免疫力太弱,恢复慢.她点头,把药片一粒粒摆好,按时喂。孩子有时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回家?”她就说“快了”,声音轻,像怕惊醒什么。
走廊灯还是那么亮。她坐在那儿,头发乱了,没扎......手里捏着一张缴费单,数字后面有几个零。风吹进来,纸边翘起来,她没去按。
生活变成一条窄路,两边是墙,看不见头。走就是了。
这就是关于“白血病急性咽炎”的内容了。祝你身体稳稳的,生活过得踏实。别老坐着,多起来走动走动,动一动,身体更有劲儿。健康小提示:早睡早起,精神好,一天都轻松。
2025-09-29 18: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