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儿童急性咽炎唾沫多

    孩子一发烧,嗓子就跟着遭罪。喉咙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吞口水都皱眉头.有时候话都不想说,光是哼唧!大人急得团团转,喂水 敷毛巾 量体温,轮番上阵。可这咽炎偏偏黏人得很,反反复复。

    唾沫突然变多,不是小事。平时孩子吃饭说话好好的,忽然开始流口水,嘴角湿漉漉的。一开始以为是出牙,结果牙没见冒,喉咙先肿了。睡着了还咂吧嘴,枕头边一圈湿印子......家长心里打鼓: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啊,急性咽炎发作时,咽喉黏膜充血发炎,刺激神经末梢。身体本能地分泌更多唾液,想冲走病毒细菌。可喉咙又疼又肿,咽不下去。唾沫越积越多,只能往外流。小孩控制力差,不像大人能忍着不吐,看起来就是“口水不断”。

    白天还好些.坐起来,重力帮忙,多少能咽一点。一躺下,麻烦来了。平躺着,咽喉角度改变,吞咽动作减少。唾液更容易滞留。有的孩子半夜咳醒,不是因为咳嗽厉害,是口水呛到了.猛地坐起来,哇一声哭出来,满脸惊恐。

    吃东西也成问题。稀饭 面条这些软食还好。稍微干一点的饼干 馒头,刚进嘴就觉得卡。孩子会用手扒拉嘴巴,眼神里全是抗拒。不是挑食,是真的疼.有的干脆拒食,靠喝奶或米汤撑着。一天下来,小脸瘦了一圈。

    最让人揪心的是发烧。三十八度五,吃了退烧药,降下去两小时,又爬上来。反反复复,像过山车。夜里尤其难熬。被子盖多了出汗,掀开了发抖。家长守在旁边,手一直摸额头,生怕烧出问题。

    医院里常见这类情况。医生拿压舌板一看,扁桃体肿得快堵住气道了,上面还有白点。不用化验也知道,细菌感染跑不了。开点抗生素,再配点清热解毒的口服液。叮嘱家长:“这几天别给孩子吃辣的,**也少碰,容易过敏。”

    可药吃进去,见效没那么快。头两天反而可能更严重。炎症还在发展,唾液依旧多......有妈妈说:“我家娃现在像小狗一样流口水,说话都大舌头。”其实不是大舌头,是嘴里唾液太多,影响发音。讲短 句还行,一长串词就说不利索。

    空气干燥也会加重症状。北方冬天暖气足,屋里干得像沙漠。喉咙本来就发炎,再被热风吹着,黏膜更难受。有些家长买了加湿器,整夜开着。雾气腾腾的,孩子呼吸确实舒服些!但加湿器不洗,容易滋生霉菌。反倒把别的病菌喷到空中,得不偿失。

    饮食上要讲究。太烫不行,刺激喉咙;太凉也不行,可能引发痉挛。温乎的米汤 藕粉最合适。有的老人偏方,让孩子喝姜糖水。本意是驱寒,可姜辣,糖甜,反而刺激咽喉。孩子喝一口,脸一皱,眼泪直接下来了。

    还有个怪现象:孩子明明嗓子疼,却总想清嗓子。咔咔咔,一声接一声。听起来吓人,其实是异物感作祟。喉咙有肿胀感,像卡了根毛刺......清嗓子能短暂缓解不适,但每清一次,黏膜就摩擦一次,越清越肿。

    恢复期也得小心。烧退了,嗓子不那么疼了,家长松口气,赶紧补营养。炖鸡汤、煮鱼汤,往里加枸杞红枣。结果第2天,孩子又低烧了。不是病情反复,是补得太急。炎症还没彻底消,高蛋白一激,免疫系统又忙活起来。

    一般七到十天能好利索。但也看孩子体质。有的三天就活蹦乱跳,有的拖到半个月。中间要是着凉、吹风 吃零食,随时可能反弹。别以为不发烧就万事大吉。还得观察说话顺不顺畅,吃饭敢不敢嚼,睡觉安不安稳。

    有次看见一个爸爸,抱着孩子在门诊等号。孩子趴在他肩上,口水顺着脖子往下滴。爸爸用袖子一遍遍擦,袖口都湿透了。轻声哄:“再等等,马上到咱了.”那神情,比自己生病还难受。

    其实这病不算凶险,但折磨人。孩子受罪,大人跟着熬.最怕的是并发症.要是炎症往下走,引起中耳炎 支气管炎,那就复杂了。别拖,症状明显就得看医生。自己瞎用药,容易耽误事。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更得注意隔离。大的得了咽炎,小的很快就会中招。共用杯子、勺子,或者只是凑在一起玩,病毒就传过去了。等第2个也发烧流口水,家长基本就崩溃了。

    话说回来,孩子免疫系统在成长,每年感冒几次很正常。咽炎也是其中一环。来得猛,去得慢,但扛过去,身体就多一层经验。不是每次都要慌张送医,但得学会分辨轻重。

    比如,呼吸急促 嘴唇发青、完全拒食超过十二小时——这些信号不能忽视.马上去医院。而单纯的流口水、轻微咳嗽、间歇发热,可以在家护理观察。

    别把唾沫多不当回事。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也不是所有口水泛滥都是咽炎,但结合发烧 咽痛 拒食,八九不离十。及时应对,别硬扛。

    最后那孩子怎么样了?好了。一周后回幼儿园,带着新学的儿歌回来唱!声音清亮,一句没破音。妈笑了,说:“总算不流哈喇子了。”

    身体要自己照顾好。平时可以多了解“儿童急性咽炎唾沫多”。希望你每天心情都棒棒的,不为小事操心.心情好了,整个人都会轻松不少。   健康小贴士:心情好,气色就好,身体也更结实。

    2025-09-29 1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