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耳朵里头闹腾。疼起来要命,嗡嗡响,像有人拿小锤子在里头敲。有时候还流脓,黏糊糊的,枕头都染黄了。清热散结片,药店里一盒十块八块,绿塑料瓶,标签有点褪色。有人推荐说管用,吃了几天耳朵不胀了。可也有人说没感觉,吃了跟没吃一样。
我表哥去年耳朵出问题,医生说是慢性中耳炎。他没去打针,自己买了清热散结片,一天三次,饭后两片。他说刚开始觉得喉咙舒服了,痰少了!但耳朵还是闷,像隔着层膜听世界。后来他停了药,改喝蒲公英水,煮得浓浓的,加点冰糖。奇怪的是,耳朵反而松快了些。
这药成分写着夏枯草 三棱 莪术……一堆拗口的中药名。听着像是“清火”的路子。中医讲“结”,就是堵住了,气啊血啊走不动。散结,就是把它化开.中耳炎,西医说是细菌感染,鼓膜穿孔;中医可能说是湿热上蒸,郁而生结。两种说法,差得远,治法也不同!
有人一见“清热”俩字就吃,不管三七二十一。发烧吃,喉咙痛吃,耳朵不舒服也吃.结果脾胃凉了,拉肚子,胃口也不好了。药不是糖豆,哪能随便嚼?尤其是这种带活血成分的,体质虚的人更得小心。我邻居阿姨吃了三天,夜里心慌,睡不着,赶紧停了。她说:“这药劲儿太大,压不住。”
中耳炎分好几种。急性卡在耳朵疼,突然就聋了一只耳朵似的......慢性呢,反反复复,耳朵时不时出点水,听力慢慢下降。还有胆脂瘤型的,那就不只是吃药的事了,得动刀。清热散结片对哪种有用?说明书没写。医生也不会张口就说:“你吃这个吧。”它不是处方药,摆在非处方区,谁都能买......自由是自由了,风险也藏在里面。
我自己试过一次.耳朵进水后发痒,后来开始胀,低头时像有水晃荡!药店店员推荐了这个。我吃了两天,确实不胀了,但第3天又回来。后来去耳鼻喉科,医生拿个小灯照了照,说鼓膜有点红,开了滴耳液和抗生素。配合着用了五天,才彻底消。
药有没有效,真不好一概而论。有人身体反应快,吃两天就好了.有人拖了几个月,药换了五六种,耳朵还是闷。个体差异大得很。就像吃饭,有人吃辣出汗,有人吃一口就胃疼。药也是这样。
还有人迷信“中成药无毒”,觉得反正草药,多吃几片也没事。其实不然.三棱 莪术这类药,破血行气,孕妇禁用,体弱的人用了容易乏力。长期吃,肝肾负担也得考虑。我不是医生,不敢乱说能吃多久。但我知道,我妈以前吃一种治结节的药,吃了半年,体检转氨酶高了,吓得立马停药.
清热散结片能不能治中耳炎?严格来说,它没写适应症是中耳炎!包装上印的是“用于瘰疬(就是淋巴结肿) 瘿瘤(甲状腺结节)这类痰瘀互结的病”。耳朵发炎算不算“结”?模糊地带.有人套用,觉得症状类似——肿 堵 热——就拿来用。有点像拿拖把擦窗户,工具不对,也可能擦干净,但效率低,还留水痕。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得了中耳炎,第1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问亲戚朋友......“你之前耳朵疼吃啥?”“清热散结片,试试。”然后就开始吃。等拖到耳朵流脓、头晕恶心,才去看医生。这时候可能已经并发乳突炎了,麻烦大了。
小孩更危险。小儿咽鼓管短,感冒容易引发中耳炎。家长一看孩子哭闹,以为上火,给吃清热散结片。药片大,孩子吞不下,掰碎了冲水喝。剂量怎么算?不清楚。副作用更没人盯着。等发现孩子耳朵流黄水,听力反应迟钝,拍片子才发现积液厚厚一层。
也不能全盘否定......有些人确实吃了缓解了......比如那种耳朵闷 伴随淋巴结肿大的,舌苔厚腻,脸上还爱长痘。这类人湿热重,吃清热散结片可能对路。但前提是辨证准确.现在谁给你辨证?多数人自己猜。
再说一句,耳朵的问题别轻视。耳朵后面连着脑子,中间隔着骨头薄得像纸。炎症往上爬,可能引起脑膜炎.老话讲“耳为宗脉之所聚”,不是随便说说.有点不对劲,早点看。别指望一片药解决所有。
清热散结片不是毒药,也不是神药。它就在那儿,灰绿色的小药片,干巴巴躺在瓶子里。该不该吃,得看情况。别一听“清热”就往嘴里送。耳朵的事,复杂得很。有时是火,有时是湿,有时是气堵,有时根本不是耳朵的问题,是鼻炎引起的。
最后提一嘴:我见过一个老头,天天吃这药,因为他脖子上有两个小疙瘩。吃了三个月,疙瘩没小,倒是胃开始疼。后来查出来是慢性胃炎。药没治病,反倒伤了身.药这东西,得懂才行。不懂?宁可不吃。
,如果你对“中耳炎吃清热散结片”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留言。愿你少生气、少烦心,多放松 多休息。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健康。小提示:记得每天刷牙漱口,口腔干净,整个人都舒服多了.
2025-10-11 0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