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五岁宝宝急性中耳炎

    不是闹着玩的那种疼,是抓着耳朵直跺脚、眼泪哗哗流的疼。嘴里喊“妈妈疼”,声音发抖,脸都拧了。我摸他额头,有点热,不烧得厉害,但人蔫蔫的,往沙发上一瘫就不动弹。第2天清早,带去社区诊所。医生拿个小手电似的玩意儿往耳朵里照,眉头一皱:“中耳炎,急性。”

    开了药。说是消炎的,滴耳朵的,还有退烧的备用。回家路上,孩子在后座睡着了,头歪在安全座椅上,小脸还是红的。心里咯噔一下,这病来得太急。

    以前听说过中耳炎,总觉得是大人感冒拖久了才有的事。哪知道小孩也会!尤其是五岁前后的娃,耳朵结构还没长好,咽鼓管又短又平,鼻涕、咳嗽一使劲,细菌就往上跑,钻进中耳。关在里面,发炎,积液,压力一大,耳朵自然疼得要命。

    吃药第1天,夜里还是哼唧。翻来覆去,手一直碰耳朵。我拿温毛巾敷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用,反正他安静了几分钟。第2天早上说“不那么疼了”。第3天能自己玩玩具,看动画片笑了。药还在继续,不敢断。医生说,就算症状好了,也得吃完疗程,不然容易反复。

    有次喂药,他不肯张嘴,躲到沙发底下。我蹲着,举着药瓶,语气软下来:“就一口,乖,吃了耳朵就不打仗了。”他探出半个脑袋,眼睛湿漉漉的,“耳朵里真有坏蛋?”我说:“有啊,小细菌在捣乱,药是警察叔叔,把它们抓走。”他信了,张嘴喝了。

    其实哪懂那么多。只知道不能拖。见过别的家长不当回事,孩子反反复复耳朵疼,后来听力有点迟钝,说话也慢半拍。中耳积液久了,声音传不进去,脑子接收信号就弱。不是吓人,真有这种事。

    我们家这回还算及时。没发烧到抽搐,没发展成化脓穿孔.可也够折腾。白天看着活泼,晚上一安静,耳朵又开始隐隐作痛。有天夜里醒来,他自己爬起来找滴耳液,站在床边小声喊:“妈妈,我要药。”那一瞬间,心揪成一团。

    滴耳液要用对方法。头侧过去,耳朵朝上,滴两滴,轻轻拉耳垂,让药进去。不能让孩子马上坐起来,不然白滴。有次我没注意,他一翻身,药全流出来,顺着枕头淌。第2天还得补一次。

    饮食也得小心。那几天几乎不吃油炸的,甜食减量。冰淇淋想吃,给了一小口,结果当晚咳嗽加重,耳朵又不舒服。可能只是巧合,但也让人警惕。喉咙和耳朵通着呢,一发炎就互相影响.

    最怕的是复发.听说换季最容易犯。春天风大,秋天干燥,感冒一来,中耳炎就跟上来.现在家里备着体温计 耳温枪,还有上次剩下的耳镜——虽然不会看,但能观察外耳有没有红肿.

    有次幼儿园老师提醒,孩子上课时总歪头听,像是侧着耳朵在捕捉声音。我心里一紧,赶紧再去查。医生说恢复得还行,暂时没积液。松了口气。

    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耳朵疼都是中耳炎。有时候是外耳道进了水,游泳后没擦干,闷着发炎.或者掏耳朵太狠,划破了。但我们家这次,典型:发烧 哭闹 耳朵痛、近期有感冒史。四个条件凑齐,八九不离十。

    治疗期间,尽量不让看电视 平板。医生说,注意力集中时,孩子会忽略疼痛,反而耽误判断。而且啊屏幕亮光刺激神经,可能让不适感更明显。改成讲故事,拼图,安静活动为主.

    也有搞不懂的时候.比如为什么左耳好了,右耳隔一周又开始疼?是不是没杀干净?还是新感染?问医生,只说小孩子免疫系统不稳定,容易轮番来。不用太紧张,按时复查就行。

    一个月后去复诊。耳朵干干净净,鼓膜活动正常。医生点点头:“可以停药了。”回家路上买了草莓味酸奶,算是庆祝。他知道病好了,蹦蹦跳跳,书包一晃一晃。

    但我不敢彻底放松。下个月降温,冷空气一吹,鼻子就开始堵。夜里听着呼吸声,竖着耳朵听有没有哼唧。只要他一摸耳朵,我就紧张。

    预防这块,能做的不多。增强体质,少去人多地方,感冒及时处理。游泳戴耳塞,洗头洗澡别让水灌进去。擤鼻涕也不能两个鼻孔一起捏着用力,得一个一个来,轻一点。这些细节能减少压力差,保护耳朵。

    有回听别的家长说,孩子中耳炎打了抗生素还不见好,最后做了鼓膜穿刺,把积液抽出来。听得头皮发麻。还好我们没走到那一步。

    其实吧,生孩子就是这样。你以为躲过黄疸、肺炎 支气管炎,就能喘口气......结果冒出个中耳炎,又是一场硬仗。五岁不算小了,可身体还是娇嫩,一点点感染都能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现在回想,那几天晚上睡得都不踏实。他一动,我就醒。有时候他没醒,我自己梦见他耳朵流脓,惊坐起来。

    病好了,日子回到正轨。但他睡觉时还是会把手放在耳朵旁边,像护着什么。我看了好几次,没敢说。也许潜意识里还记得疼。

    希望以后别再犯。

    实在不行……再战一次吧!

    毕竟当妈的,哪有临阵脱逃的道理。

    (孩子今天在院子里追蝴蝶,笑得没心没肺。阳光晒在他后脖颈上,发丝飞起来......我站在门口,看他蹦跶,心想:耳朵没事就好.)

    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五岁宝宝急性中耳炎”.记得每天喝点温开水,少喝点饮料。多喝水对身体好,还能帮新陈代谢。健康小提醒:别老盯着屏幕,眼睛也得休息。

    2025-10-11 08: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