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头闷着,像塞了团棉花.有时候听自己说话都发飘,回声似的。早上起来晃脑袋,好像水在里头晃荡。不是疼,也不是痒,就是怪。医生说是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名字拗口,听着像医学课本里抄下来的词儿.
两周前感冒,鼻塞得厉害,擤鼻涕太用力!那天坐地铁,气压一变,耳朵“砰”一下,像被什么堵住了......当时没当回事,以为过会儿就好.结果三天 五天,一直不清爽。耳朵不聋,但声音像是隔着层塑料布传进来,模糊.
去耳鼻喉科,医生拿个小镜子照,又拿个仪器嗡嗡响地测听力。说鼓膜有点浑浊,活动度差。没穿孔,也没流脓,不算严重。可这“不算严重”的状态拖了快两个月,从急性转成了亚急性。时间卡在这儿不上不下,像晾在半空的衣服,风不来,它就不干!
治疗嘛,先是滴鼻药。血管收缩的,让鼻甲缩一缩,咽鼓管通一通。每天喷两次,头往后仰,闻着那股药味,呛得想打喷嚏.喷完得躺几分钟,不然药全流进喉咙,苦。还开了点黏液促排剂,说是帮耳朵里的积液排出去......药片小,吞下去没感觉,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中间试过捏鼻子鼓气。医生教的,吃饭后做,闭嘴,捏鼻,轻轻往出吹气。耳朵“啪”一下通了,舒服几秒。可第2天又闷上了。反复三四次,耳朵反倒更胀。可能动作不对,或者咽鼓管本来就不灵光。小孩常见这毛病,大人得这个,多半跟鼻炎 腺样体肥大扯得上关系。我没查那么细,但鼻子确实常年不通.
有天晚上躺着,突然耳朵里“咯噔”一声,像开关拨动.坐起来,听力清楚了些。以为好了,结果第3天又回到原样。反反复复,像天气预报说要放晴,云却一层层压回来。
其实最烦的不是听不清,是那种持续的压迫感。脑袋像被裹住,注意力散。开会时别人讲话,得集中精神才能听清。看电影戴耳机,声音调大了震得脑仁疼,调小了又漏字。朋友约饭,嘈杂环境里根本跟不上对话,干脆笑一笑,装听懂了。
也有人说按摩耳朵周围穴位能缓解......试过几天,手指按着耳屏 下关穴,一圈圈揉。皮肤热了,可里头还是闷。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点效,反正停了也没更糟。
孩子得这个病,家长急得带去看好几次。成人反而容易忽视。谁上班请假就为耳朵闷?多数忍着,拖成慢性的也有。我认识一个同事,耳朵不舒服半年,最后发现鼓膜粘连,恢复起来费劲多了。他后悔没早点处理。
药物之外,还有导管术。把细管插进鼓膜,抽出积液。听起来吓人,但有些人做了确实轻松。我没到那一步,医生也没建议。说是先保守治疗,观察一阵。可这“一阵”是多长?三周?六周?没人说得准。身体的事,常常没有明确倒计时。
空气干燥的时候,症状好像重一点.办公室空调开着,嘴巴张久了干,耳朵也跟着紧。加湿器买了个,放桌上,雾蒙蒙的,多少有点安慰作用。喝水多了,痰少了,鼻涕也稀了,耳朵似乎松快些。这些细节,没人写在医嘱里,但自己慢慢觉出来。
最怕的是发展成慢性。资料里提过,长期积液可能鼓膜萎缩 听力下降。不是立刻聋,是一点点退化。等察觉时,修复难了。现在每天盯着症状看,稍微好点就高兴,一反复就心沉。
有时候想,是不是擤鼻涕方式错了。两边一起擤,压力全往耳朵里冲。后来改单侧轻擤,动作慢。不知道有没有帮助,但至少不加重。
生活节奏快,身体的小信号常被忽略。耳朵闷两个月,算不上急诊,可影响生活质量。不是非要完全治好才算结束,而是希望回到那种“不用想着耳朵”的状态——听音乐清晰,打电话不费劲,睡觉时脑袋不胀!
最近一次复查,医生说积液少了点。鼓膜颜色比之前亮。算是进步吧。药继续吃,鼻腔护理不能停。至于啥时候彻底好?他说“因人而异”。这话听了十遍都不新鲜,但事实如此。
回家路上,地铁进站,耳朵又“咚”一下.这次没慌......知道它会来,也知道它可能会走。等风来,也等身体自己慢慢调整。
最后,想了解更多“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知识。希望大家身体棒棒的,远离疾病。每天醒来都精神满满,没有腰酸背痛。平时多活动活动,身体更灵活,也更少生病。健康小贴士: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肠胃会舒服很多。
2025-10-11 08: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