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嗡嗡响,有时候还疼得睡不着。中耳炎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拖久了真要命。特别是小孩子,一发烧就哭闹,大人跟着熬得眼睛发黑。药嘛,当然得吃,但怎么吃、吃什么,不能瞎来.
头孢?阿莫西林?很多人第1反应就是这些......抗生素确实常被用到,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医生一听鼓膜红肿、流脓,基本就会开点口服的消炎药。可也不是人人都能用。有些人一吃青霉素类就起疹子,痒得抓破皮。这时候就得换,换成红霉素或者别的类型。关键是——得看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性的。如果是感冒引出来的,一开始可能是病毒,乱用抗生素反而伤身.
滴耳液也挺常见.氧氟沙星滴耳液,黄黄的液体,凉凉地灌进去,躺两分钟,耳朵堵住的感觉慢慢散开.不过有个前提:鼓膜没穿孔才能用。要是破了,有些药水就不能随便滴,怕刺激内耳.这点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家乱滴,结果越治越糟。
退烧止痛也不能忽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家里常备的那几种。孩子半夜高烧,耳朵疼得直撞墙,喂一点下去,至少能安生几个小时。但这只是缓解症状,根子还在。
还有种情况,反反复复发作。一个月两回,耳朵像开关一样,说发炎就发炎。这种就得查原因了。是不是鼻炎没治好?腺样体肥大堵住了咽鼓管?成人呢,可能跟吸烟、坐飞机气压变化有关。光靠吃药不行,得从源头解决。有些人做了鼻腔冲洗,坚持了一阵子,耳朵居然也不闹了。
中药也有用的。市面上一些中成药,比如通窍耳聋丸,有人吃了觉得耳朵通了,不闷了.但也有人说没感觉。中医讲“肝胆火旺”,耳朵出问题跟体内湿热有关。这类药偏苦,饭后吃,不然胃受不了。不能指望立竿见影,调理需要时间......
饮食上也得注意。辛辣的少吃,火锅烧烤先放一边。海鲜?有些人一吃就加重炎症,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身体代谢快了,恢复也快些。
别自己乱掏耳朵。棉签塞进去转一圈,看似干净,其实容易把耵聍推得更深,甚至划伤外耳道!更别说用发卡、牙签这些东西,危险得很。耳屎多了,去医院让医生处理最稳妥。
小孩的问题更复杂。他们的咽鼓管短平直,奶水呛到 躺着喝奶都可能让细菌跑进中耳。喂完奶要拍嗝,尽量半坐着。两岁以下的孩子,免疫系统不成熟,一旦中耳炎,发展特别快。家长发现孩子老拉耳朵、哭闹不止、吃饭没胃口,就得警惕.
有时候用药几天没见好,反而听力下降,耳朵胀得像塞了棉花。这种情况不能硬扛,复查。医生可能会做耳镜检查,看看鼓膜有没有积液。严重的,需要穿刺抽液,把积在里面的液体排出来。听起来吓人,但实际操作很快。
还有人迷信“偏方”。什么蒜汁滴耳、酒精擦耳朵,听着就悬。大蒜又辣又刺激,往耳朵里灌,轻则灼痛,重则损伤黏膜。酒精挥发快,温度骤变,耳朵本来就敏感,这么折腾等于雪上加霜。
别等到耳朵流脓才去看。早期干疼、听力模糊,就是信号。及时干预,用药简单,恢复也快。拖到慢性阶段,鼓膜穿孔 粘连,甚至影响听力,那就麻烦多了。
话说回来,药不是全能的。有的人吃了一轮抗生素,好了几天又复发.这时候得想想,是不是生活环境有问题?家里太潮?空调滤网几个月没洗?空气干燥,鼻腔不通,咽鼓管功能受影响,中耳压力失衡,炎症自然反复。
老人得中耳炎,往往被当成“年纪大了耳朵背”,结果耽误治疗。其实老年人免疫力弱,合并糖尿病的话,恢复更慢。用药还得小心肝肾功能,剂量得调整。
中耳炎不是小事。该检查就检查,该用药就用药......别图省事自己买药吃,也别信那些“三天痊愈”的夸张说法。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情发展也不一样。药可以吃,但得在医生指导下吃。
有时候,哪怕吃了药,耳朵还是有点闷。这可能是积液还没完全吸收。等上一两周,慢慢会好。期间避免游泳,洗澡时用棉球蘸点凡士林塞住外耳,防水.
最后提一句,情绪也会影响恢复。焦虑、熬夜 压力大,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就好得慢。家里有病人,别整天紧张兮兮的,该吃吃,该睡睡,配合治疗,大多数中耳炎都能治好。
药盒里的药片五颜六色,哪一种管用,得看诊断.不要看到别人吃啥自己就跟风。上次邻居用了某药好得快,你照搬过去,结果过敏,脸都肿了!个体差异太大,不能一概而论。
耳朵的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听不清,交流困难,久了影响心情。早点重视,科学应对,比啥都强。
“治疗中耳炎吃什么药”说完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得,每天吃口热饭。 喝点热水。 身子暖了,胃也舒服。 胃好了,人就轻松了。 小提醒:少点外卖...... 自己做饭,更健康.
2025-09-29 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