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疼,晚上哭闹,一碰耳朵就喊痛。中耳炎,挺常见的事儿。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感冒之后容易跟着来这么一遭。耳朵里头发炎,鼓膜后面积了脓,胀得厉害,孩子当然不舒服。
有时候家长一开始没当回事儿。以为是孩子闹脾气,或者睡不好。可要是连续两天夜里哭,抓耳朵,吃饭也不香,就得留个心眼了。尤其刚发烧完,鼻涕流得稀里哗啦的,耳朵问题八成跑不掉。
治疗这东西,不能拖......越早动手越好。医生一般先看耳朵,拿个小镜子照进去,看看鼓膜红不红、有没有膨出。要是明显发炎,多半会开抗生素。阿莫西林用得比较多,剂量按体重来算。吃三天,症状轻了也不能随便停药。吃完一个疗程,七天到十天,不然容易反扑。
但不是所有中耳炎都得吃药。有些是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的,过几天自己就好。医生可能会说“观察两天”,先不吃药。这时候家长就得盯紧点,看孩子精神怎么样。要是高烧不退,耳朵痛得打滚,那就不能再等了。
止痛这块儿,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都能用。不光退烧,还能缓解耳内压力带来的疼痛。睡前给一次,孩子能睡踏实些.比干扛着强多了。
家里空气太干也麻烦。开个加湿器,湿度上来,鼻腔通畅些,耳朵的压力也能减轻。尤其是北方冬天,暖气一烤,屋里跟沙漠似的,孩子鼻黏膜干得裂,耳咽管通不了气,炎症更难好。
还有个细节,躺着喝奶。很多小宝宝平躺喝配方奶,奶液容易倒流进耳咽管。本来那管子就短又平,一呛更容易带细菌进去。喂奶尽量抱起来,喝完拍嗝,别让孩子仰着头咕嘟咕嘟喝。
游泳之后耳朵进水,有些人觉得没关系.其实水滞留时间长了,外耳道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虽说中耳炎不是直接因为进水,但耳朵整体环境差了,恢复就慢。洗完澡拿棉球轻轻擦擦外耳,别往里掏。
反复发作的,一年三四回,家长就得上点心了。有的孩子腺样体肥大,堵住耳咽管,通气不畅,成了慢性病灶.这时候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甚至考虑放通气管。小手术,几分钟的事儿,把 tiny tube 放进鼓膜,让中耳排液通气。等孩子长大一点,耳咽管发育好了,管子自己会掉出来!
饮食方面没啥特别禁忌。清淡点总没错。别给孩子吃太多油炸的 辣的——虽然小孩本来也不该吃这些。多喝水,促进代谢,身体清理垃圾快一点。
有次碰到个家长,孩子耳朵流黄水,她用酒精棉花塞进去擦。这做法不对.耳朵里头不是桌面,能随便消毒。鼓膜要是破了,酒精滴进去,刺痛不说,还可能伤组织。真要流脓,拿干净纱布在外耳接一下,别堵着,及时去医院。
还有一点,别迷信偏方!什么蒜汁滴耳 热**贴耳朵,听着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没准加重感染。蒜汁刺激性强,破皮的地方一抹,火辣辣的,孩子受罪。热敷可以,温度适中就行,别烫着。
恢复期间,尽量别去人多的地方。幼儿园暂时先请假几天。本身抵抗力弱,再交叉感染个流感,耳朵问题雪上加霜。家里有人咳嗽打喷嚏,注意隔离,勤洗手,通风.
大多数孩子治个一周左右就好了。耳朵不疼,精神恢复,吃饭睡觉正常,基本就算过关......但一个月内耳朵又开始闷、听力好像差了点,得回头复查。有时候积液没完全吸收,看着不红不肿,实际还有隐患!
语言发育期的孩子,长期耳朵不通气,听不清大人说话,模仿少了,表达也可能滞后。这不是吓唬人,临床上真有这种案例。别觉得“反正不疼了”就万事大吉。
最后提一句,疫苗也有帮助。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按时打,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感染少了,中耳炎自然跟着少。不是**防住,但起码降低风险。
中耳炎不算啥大病,可也不能不当回事。反应快一点,用药规范点,护理细致点,多数孩子都能顺利过去。要是老是反反复复,别硬扛,早点找耳鼻喉看看。孩子小,不会说清楚哪儿难受,全靠大人细心观察。
,想了解更多“如何治疗儿童中耳炎”的知识。希望大家身体棒棒的,远离疾病。心情好,人就轻松,日子也舒服。别太较真,看开一点,健康自然来.小提醒:别老想着减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2025-09-30 07: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