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哭得厉害,耳朵一直抓!翻来覆去的,脸都红了......喂了奶也不吃,一碰耳朵就尖叫。家里老人说,是不是进水了?前两天洗澡,水可能进了耳朵!可也没见他当时有反应啊.谁知道呢。
中耳炎这词儿,听得多了,真轮到自己家娃,脑子一片空白。去医院,医生拿个小灯照了照,说鼓膜有点红,发炎了。开点药,滴耳朵的,还有口服的。说别慌,小宝宝常见。可当妈的心哪能不慌?
滴耳液凉凉的,宝宝不让碰,挣扎着要逃。老公按着手脚,我赶紧滴两滴。滴完他就大哭,眼泪鼻涕糊一脸。哄了好久才睡着。夜里还是断断续续醒,翻个身就哼唧,手又往耳朵上摸。看着真是揪心。
其实之前就有征兆。大概一周前,他老是摇头,像耳朵痒。吃饭也不专心,吃两口就推开。我还以为是闹脾气。后来开始发烧,38度多,退了又升。吃了退烧药,精神好点,但一到晚上又蔫了。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医生说,中耳炎和感冒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细菌顺着咽鼓管跑进去。宝宝咽鼓管短,平,特别容易中招。尤其是躺着喝奶,奶液反流,风险更高。难怪有人说,别让孩子躺着喝奶。以前不当回事,现在后悔也晚了。
药吃了三天,情况没明显好转。耳朵还是疼,睡觉不安稳。我又带他去看了一次。医生换了种抗生素,说之前的可能不太对症。这次叮嘱更严:按时吃药,不能停;耳朵别进水;观察体温和反应。
家里现在安静得很。电视不开,音乐也不放。怕吵着他。连说话都压低声音。宝宝倒是比以前黏人了,走哪儿跟哪儿,一离开视线就哭。可能不舒服,需要安全感吧。
有天看他坐在爬行垫上,突然用手拍脑袋,一下一下的,节奏还挺准。我以为他在玩,凑近一看,眼睛闭着,眉头皱着。原来不是玩,是疼得难受,靠拍打分散注意力。那一刻,心像被揪了一下。
慢慢吃药吃到第5天,终于有点起色。夜里能睡整觉了,也不怎么抓耳朵。饭量恢复,还能笑出声。出门晒太阳,指着树叶“啊啊”叫.像是那个活泼的小孩回来了......
可也不能松懈.医生说,中耳炎容易复发。尤其换季,感冒一来,耳朵就可能跟着遭殃。以后得注意保暖,少去人多的地方......奶粉冲调温度要合适,喂完记得拍嗝,竖抱一会儿。
还有些细节以前没在意。比如擤鼻涕,大人觉得正常,对孩子来说,用力过猛可能把鼻涕压进耳朵。应该一次只擤一边,轻轻来。洗头洗澡,棉花堵耳朵,别让水流进去......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是防护。
最怕的是听力受影响。暂时的还好,要是反复发炎,鼓膜穿孔,那麻烦就大了.虽然现在看着没事,说话也能听懂,但谁敢保证没损伤?定期检查耳朵,成了接下来的重点.
亲戚说,他们家孩子小时候也这样,后来好了,啥事没有。可每个娃不一样,不能光听别人说。我们家这个,体质偏弱,过敏性鼻炎也有点苗头。医生建议查查免疫功能,看看有没有潜在问题。
药快吃完了,复诊时间到了。医生检查后说,炎症基本控制住了。鼓膜颜色好多了。再吃两天巩固,然后停药观察。叮嘱我们继续留意,有任何异常及时回来。
回家路上,宝宝在婴儿车里东张西望,看见小狗还挥手。阳光照在他脸上,暖洋洋的......我推着车,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又不敢完全放下.这种病,来得突然,走得慢,防不住下次。
有时候想想,孩子生病,真是考验大人的耐心和判断。不能瞎用药,也不能拖。信偏方?算了,上次谁说用蒜汁滴耳,吓得我赶紧拦住。还是听医生的,哪怕过程慢点,踏实。
现在家里常备体温计 退烧药 滴耳液。还买了个儿童专用的耳镜,能自己看看大致情况。不是为了代替医生,是想第1时间发现问题。毕竟小宝宝不会说,只能靠大人察言观色。
这段日子,睡眠不足,情绪起伏大。老公也累得够呛。但看到孩子一天天好起来,那种感觉,没法形容!就像乌云裂了条缝,光透进来。
中耳炎不是大病,可摊上就不轻松。尤其是不会表达的小孩,疼了只能哭。我们能做的,就是细心点,再细心点。别嫌麻烦,别图省事。该看医生就看,该吃药就吃。
未来还会不会犯?不知道.只能做好眼前的事。增强体质,注意卫生,避开感冒源。别的,随缘吧。
孩子睡着了,小手搭在耳边。这次没抓,呼吸均匀。我轻轻摸了下他的额头,不烫.挺好。
讲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愿你每天都气色好。 脸色红润,精神饱满。 少熬夜,多休息. 身体自然棒。 小提醒:别熬太晚,该睡就睡。
2025-09-28 12: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