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说起来不算大病,可真闹腾起来,吃饭像上刑,喝水跟吞刀子似的.急性咽炎,来得猛,嗓子干、痒 疼,一咳就撕着劲儿地拉扯,有时候还发烧,脑袋昏沉沉的.最烦的是——它会传染吗?会啊,别不当回事。
病毒惹的祸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甚至某些肠道病毒,都能顺着空气飞沫钻进你喉咙里。别人打个喷嚏,你离得近,那小颗粒飘过来,吸一口,完蛋。也可能手碰了门把手,又摸嘴摸鼻子,不知不觉就中招。这时候,你身边人要是正咳嗽,躲远点.不是吓唬你,真有那么一次,办公室老李嗓子哑了三天,结果整个组七个人,一周内六个都开始清嗓子、咳痰,最后一个没倒的,是天天戴口罩喝热水那位。
细菌也能搞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传染性更强。这种往往疼得厉害,扁桃体红肿,上面还有白点,可能伴高烧。这时候不光飞沫,共用杯子 餐具,都可能把病原传出去。家里孩子得了这个,大人晚上照顾,贴得太近说话,第2天自己也开始咽痛......不是巧合,是实实在在传上了.
但也不是所有咽炎都“见人就咬”。比如,喝酒喝到嗓子冒烟,或者连着喊两天球赛,嗓子发炎了,这属于刺激性的,不传染。还有那种过敏引发的,花粉、灰尘一呛,喉咙痒得不行,这也不算传染病范畴.关键是分清原因!可普通人哪能立刻判断?稳妥起见,只要症状明显,当它是会传染的来防。
怎么防?其实老理儿最管用。勤洗手,别拿手抠鼻子揉眼睛。尤其冬天,暖气房里空气干,病毒活的时间长,更得注意。咳嗽打喷嚏,拿纸巾捂住,没有纸就用手肘挡一下,别张嘴就喷——这是基本礼貌,也防传播。家里有人病了,碗筷分开用,用完烫一烫.毛巾、枕头套这些贴身的,别混着来.
空气流通很重要。很多人怕开窗冷,把屋子封得严严实实。结果呢?病毒在屋里打转,谁也跑不掉.哪怕十分钟开一次,换换气,情况就不一样。湿度也得留意,太干的环境,咽喉黏膜容易受损,防御力下降。放盆水,或者用加湿器——当然别过度,湿漉漉也不好。
说到治疗,别一嗓子疼就冲抗生素.病毒性的,吃抗生素没用,反而伤身体。多数急性咽炎,休息好、多喝水、清淡饮食,几天就能缓过来。实在难受,可以含点润喉片,或者用温盐水漱口,简单有效。要是高烧不退,咽痛剧烈,连耳朵都跟着疼,那就得看医生了,查查是不是细菌感染,要不要用药!
恢复期也别大意。症状轻了不代表没传染性。有些人觉得不发烧了就没事,立马去聚餐、开会,结果又把病毒带出去。一般建议症状消失后至少再观察一两天,别急着扎堆。特别是学校、托幼机构,孩子抵抗力弱,一个传一片,停课都来不及.
还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比如,擤鼻涕的方式.两边一起用力擤,压力大,可能把带菌的分泌物挤进耳道,引发中耳炎。正确做法是一侧一侧轻轻擤。还有,别总清嗓。越咳越刺激,黏膜更肿,形成恶性循环。想咳的时候,喝口水压一压,比干咳强。
饮食上,别吃辣的、烫的、油炸的。这些只会火上浇油。温的粥、软面条,对喉咙友好。水果可以吃,但太酸的比如柠檬、山楂,暂时避开......抽烟喝酒?趁早戒几天,不然等于自己往伤口撒盐。
突然想到一件事。有回地铁上,旁边大叔一直在咳,没遮挡,我下意识往边上挪了半步。他看了我一眼,有点不高兴!其实真不是嫌弃谁,就是本能反应。现在想想,要是人人都有点防范意识,公共场合稍微注意点,很多小病都不会蔓延那么快。
话说回来,传染这事,不能全靠别人自觉。自己也得有数。不舒服就别硬撑着上班上课。你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传染五个人,最后耽误更大。身体信号别忽视,早点休息,反而是对周围人负责。
还有一点乱七八糟的:嗓子疼的时候,睡觉垫高点枕头,能减轻夜间干咳。因为平躺时分泌物容易倒流刺激咽喉。另外呢,别迷信“偏方”,什么蜂蜜兑醋 生姜煮水,有用没用因人而异,别指望它们能杀菌......该看病还得看。
急性咽炎会传染,主要走呼吸道和接触传播!防得住,治得对,别慌。大多数人一周内就好。但要是反复发作,或者拖成慢性的,就得好好查查原因了。可能是免疫力问题,也可能环境刺激太多。别不当回事,也别吓自己。
最后补一句,别看症状差不多,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人三天就好了,有人拖半个月。别照搬**办法。听身体的,该歇就歇,该看就看。喉咙的事,小病不小视。
这就是关于“急性咽炎传染正确的”的介绍......希望你身体健康。换季的时候,记得根据温度增减衣物。健康小贴士:学会放松,别让压力伤了身体。
2025-09-28 1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