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发紧,像被什么堵住。鼻子不通,吸口气都费劲.头昏,耳朵闷,说话带鼻音。吃饭没胃口,喝水都觉得咽不下去。急性鼻咽炎,一开始谁当回事?感冒嘛,扛两天就好。可真不是这么简单。
拖着,拖着,三天过去,症状没轻。反而加重了。夜里咳醒,坐起来喘两口,躺下又呛。痰黏在喉咙口,吐不出咽不下。早上起来,眼屎糊住眼角,鼻子干得发疼。镜子里的脸有点浮肿,眼神发滞.这时候才想到——该看医生了?
但还是有人不治。觉得能挺。吃点退烧药,喝点热水,睡一觉,就好了。现实呢?烧退了,可嗓子还在痛。鼻涕从清变黄,再变绿。有时候擤鼻涕带血丝,吓一跳,又安慰自己:上火了,上火了。
其实炎症早就在蔓延。鼻咽部的黏膜红肿溃烂,细菌病毒在里头扎了营......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撤。可能往下走,进气管,引发支气管炎。也可能往耳朵跑,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孩子更容易中招,腺样体肥大,睡觉打呼噜,张嘴呼吸,脸型慢慢变了样。
成年人也别侥幸。长期不愈,慢性鼻咽炎就来了。喉咙总有异物感,清嗓清个不停......声音沙哑,开会发言都费劲。严重时吞咽困难,体重往下掉。有人当成咽炎治,吃各种润喉糖,含片嚼了一盒又一盒。没用.根子在鼻咽,不在咽喉。
还有更麻烦的。少数情况,炎症刺激局部组织异常增生。不是癌,但离谱的是,有些人拖到出现颈部包块才去医院。一查,已经不是单纯炎症了。当然,这极少。但风险确实存在,尤其抽烟喝酒的人,黏膜本就脆弱。
身体是有记忆的.一次急性没治好,下次更容易复发。春天冷热交替,秋天干燥风大,一不留神就中招。反反复复,免疫力被耗着,整个人变得疲软无力。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同事说你脾气变差。其实是病在身上,心烦意乱。
治疗其实不复杂.早期用点抗生素,配合生理盐水洗鼻,喷点激素类鼻喷剂。症状重的,加点退热止痛药。关键是及时。越早干预,恢复越快。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缓解。拖到七八天,用药时间就得拉长,副作用风险也跟着上来。
但总有人抗拒吃药。怕伤肝肾。听说抗生素不能乱用!道理是对的。可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和自行滥用是两码事。不吃药,炎症持续,肝脏负担更重......身体一直在打仗,代谢紊乱,哪个器官都不轻松。
也有人迷信偏方。姜汤 蒜水 醋熏屋子。喝完胃疼,熏完眼睛流泪!折腾一圈,病情照旧。民间智慧有可取之处,但不能替代医学诊断。发烧超过38.5℃还硬扛,容易引发高热惊厥,特别是小孩。
最怕的是并发症。鼻窦炎常见。额头胀痛,眼球后面抽着疼.低头时更明显。还有突发性耳聋的案例,虽然少见,但确有发生。耳朵嗡嗡响,听人说话像隔层布。等意识到问题,黄金治疗期已过。
医院检查也不难。耳鼻喉科看看,必要时做个鼻咽镜。灯光一照,红肿 分泌物 溃疡,清清楚楚。孩子配合不了,医生会根据症状判断.不需要太多设备,经验很重要。
可就是有人不去!忙。请假难。觉得小题大做.结果症状影响工作,效率低,出错多,反而耽误更大。还有的家长,孩子咳嗽两周不止,说是“体质弱”,加强营养就行。营养补得再好,感染源不除,照样白搭。
恢复期也要注意。刚好了就吃辣的、喝酒 熬夜.一通操作猛如虎,第2天症状全回来。等于前功尽弃.身体修复需要时间,黏膜再生得七八天,急不得。
空气太干也坏事!北方冬天暖气足,室内湿度不到30%。鼻腔黏膜干裂,防御力下降。开个加湿器,放盆水,都有帮助。戴口罩也能减少冷空气刺激。尤其是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寒风直灌,鼻子首当其冲。
说到口罩,现在大家习惯了。其实对防病真有用。不只是挡病毒,还能保湿、防尘。过敏原少了,鼻咽负担轻。有些人摘了口罩就犯病,不是巧合。
最后说一句,别拿“扛一扛”当本事。生病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该治就治。急性病拖成慢性的,吃亏的是自己。喉咙痛 鼻子堵,听着不大,真闹腾起来,吃饭睡觉全毁.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也不是非要打针输液。多数情况口服药足够。关键是别拖。察觉不对劲,三四天没好转,别犹豫。去医院。医生不会因为你感冒就笑话你。相反,及时就诊的人,往往恢复更快,后遗症少。
身体的事,马虎不得。今天不在乎的小毛病,明天可能变成大麻烦。鼻咽炎看着普通,但它是个信号。提醒你:该休息了,该看病了,该对自己上点心了.
有人好了以后照常熬夜打游戏,抽烟喝酒不节制。过阵子又病倒。循环往复。其实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有那么多“一下子”?都是日常一点一点耗出来的.
啊,别等。不舒服,早点看。别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免疫力这东西,用一次少一次。等到真垮了,补都补不回来!
喉咙还在痒?鼻子还是堵?别刷手机了......明天……去看看吧.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想了解更多“急性鼻咽炎不治疗”的知识,就多读读相关的内容吧。愿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健康。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健康小贴士:少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身体会更轻松。
2025-09-28 14: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