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喉咙红得像晚霞。白天还好,一到傍晚就蔫了。吃饭没胃口,喝点水都皱眉,说嗓子疼.低烧反反复复,三十七度五,三十八度出头,退不下去。量体温的时候还玩玩具,转头又烧起来。大人急得团团转,药也吃了,医院也跑了。
医生说是急性咽炎。不是大病,可拖着不走人。开了点消炎的,还有退烧药。叮嘱别吃辣、别吹风、多喝水.话是这么说,孩子哪懂?给水就摇头,给水果也不张嘴。晚上翻来覆去,哼哼唧唧,睡不踏实。被子踢了又盖,额头烫得吓人.
家里老人说,这叫“内火旺”.要喝金银花,煮梨水加川贝。试了两天,好像没啥用。孩子还是那个样,脸蛋红扑扑的,说话带鼻音。有时候咳两声,干咳,没痰.听着揪心。也不敢随便加药,怕伤肝肾。
其实咽炎真不算稀奇.幼儿园里一个接一个传。上礼拜小班三个请假,听说都是喉咙痛加发烧。空气干燥,教室门窗紧闭,病毒飘在那儿,谁挡得住?孩子免疫力又不稳定,一点风吹草动就中招。
有次半夜烧到三十八度四。用了退热贴,温水擦身,总算降下来。不敢用酒精,怕刺激。布洛芬混悬液倒是有备着,但不到时候不想喂。能不吃药尽量不吃,心里这么想。可看着孩子眼神发懵,连**的动画片都不看了,又开始动摇!
第3天,症状没加重,也没明显好转。饭吃得少,尿有点黄。舌苔厚,白白一层。中医朋友路过看了一眼,说脾胃受影响了。建议熬点小米粥,清淡点,比白粥好消化。当天晚上煮了一小碗,孩子居然喝了一半.算是几天来第1次主动吃东西!
窗户开着条缝通风。不能对着风口,但空气得流动。加湿器开着,声音嗡嗡的。屋里湿度上来,嗓子似乎舒服些.以前不知道这些细节,现在一点点学.当父母就是这样,病一次,懂一点。
也有邻居说,这种低烧可能是病毒性的,抗生素没用。得靠自身扛。医生也说,血常规看是病毒感染,不用打针。话是这么说,可眼睁睁看着烧不退,谁能不慌?网上查一堆信息,越看越怕。什么并发症、扁桃体化脓 中耳炎……一个个名词砸过来,脑子乱成浆糊。
后来干脆不查了。信医生,信观察。精神状态最重要。只要还能笑,还能玩,就不算太糟。那天孩子突然指着窗外说:“妈妈,小鸟在跳。”那一刻,觉得天亮了些。
药按时吃。清热解毒口服液味道苦,每次喂都像打仗......哄着骗着,有时直接捏鼻子灌。过后心疼得不行。可病就是病,再心疼也得治。家里药盒排成排,说明书堆在茶几上。每种药管什么,副作用有哪些,背得差不多了。
第5天,烧终于稳在三十七度二左右。没再往上冲。孩子自己要吃面条,吃了大半碗。饭后没吐,也没喊喉咙疼。晚上睡觉一口气睡了六小时,中间没醒。老母亲靠着床头,盯着体温计,像守夜一样。
第六天早上,嗓子还是哑,但说话利索了。能唱歌了,虽然跑调!笑了,露出缺了半颗的乳牙.那一刻,才算真正松口气。病退了,慢慢养吧。
恢复期也不能大意.**先不给,鱼肉缓两天。牛奶可以喝,但别冰的.水果挑温和的,苹果蒸着吃,香蕉少量。运动先别剧烈,小区里走走就行。出汗了赶紧擦干,别受凉。
回头想想,这场病像是场小风暴。来得突然,搅得全家不得安宁。但也让人看清一些事——原来平时照顾得多粗糙。喝水少了,睡觉晚了,穿多了或少了,全在日积月累里埋了雷。
小孩的免疫系统在成长,每一次感染,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练兵”。当然不是盼着生病,而是生了病,得学会不慌 不乱用药 不迷信偏方......观察、记录 配合医生,才是正路。
有次听护士说,现在的孩子呼吸道问题越来越多。空气 饮食 作息,全是因素.学校密闭空间,回家电子产品盯着看,户外活动少。身体底子不如从前的孩子结实。这话听着刺耳,可细想,有点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也算有惊无险。没输液,没住院,靠调理和药物扛过来了。孩子瘦了一圈,脸尖了,但眼神亮了。大人黑眼圈重得像熊猫,可嘴角能往上翘了。
家里那瓶金银花还没喝完。放着吧,说不定哪天又用上。病不怕,怕的是没准备。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至少知道节奏怎么踩——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什么时候在家守着,什么药不能混着吃.
喉咙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疼起来饭都不能咽。可它偏偏常来。尤其换季,早晚温差一大,衣服增减没跟上,立马中招。
最后那点烧退下去的时候,阳光正好。孩子坐在阳台小椅子上,啃苹果。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那一瞬间,觉得所有折腾都值了.
希望“小孩急性咽炎持续低烧”的内容能帮到您。最后提醒,患者要保持好心态,积极乐观,性格开朗。祝您每天心情好,身体棒,胃口好,睡得香,多喝水,少熬夜,天天运动不偷懒。健康最重要,平安最幸福.愿您一年四季都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健康小贴士: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肠胃会更舒服哦。
2025-10-02 17: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