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嗡嗡响,有时候还流点水,黏的,黄的,甚至带点臭味。人一累,天一变,症状就冒出来。慢性中耳炎这玩意儿,西医常说是细菌感染、鼓膜穿孔,得滴药,严重了还得手术!可有些人反反复复,药用了也不见好,耳朵像关不住的门,风进雨进,炎症也进。
这时候,有人就想转头看看中药。中药不是一剂就灵,但讲究调整体。中医管这个叫“脓耳”、“聤耳”,认为是脾虚生湿,湿气往下走,堵在耳朵;或者肝胆火旺,熏蒸耳窍;再不然就是肾气不足,耳朵失养。你看,不光是耳朵的问题,是身体里头乱了套.
有人试过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这几味药,听着熟悉吧?鼻子不通也用它.其实耳朵和鼻子通过咽鼓管连着,鼻腔有炎症,耳朵容易遭殃!这个方子通窍,祛风除湿,对那种耳朵闷胀 听力下降 还有鼻塞的人有点用.不过苍耳子有点小毒,煮的时间要够,不能自己随便抓一把就熬。
还有个老方子叫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专打火毒.要是耳朵流黄脓,又痛又烫,脸都发红,可能是肝胆实火,这方子能压一压......但脾胃虚寒的人喝了容易拉肚子,喝完胃凉飕飕的,得加点生姜或白术护着.
脾虚的人,耳朵流水清稀,拖拖**几个月,脸色黄,吃东西没胃口,大便不成形。这种就得健脾。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 茯苓、山药、扁豆、莲子,这些药像慢火炖汤,慢慢把脾气回来。湿气一去,耳朵自然干爽。有人嫌这药太温和,吃了两周没感觉,就停了.其实这类病,急不得,像潮湿的墙,晒一天太阳哪能就干?
肾虚型的比较麻烦......年纪大的,耳朵反复流脓,听力越来越差,腰酸腿软,夜里尿多......中医说“肾开窍于耳”,肾气亏了,耳朵就废了半边。这时候六味地黄丸可能派上用场,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补肾阴,降虚火。但要是怕冷 手脚冰,那是阳虚,得换成金匮肾气丸思路,加点附子、肉桂,可这得医生辨证,自己乱用会上火。
外治法也不能少。以前有人用冰片配枯矾,研成细粉,吹一点进耳朵。干燥 止痒 收湿......但鼓膜要是破了,有些药就不能乱进,刺激性强的会伤组织。还有用黄连、黄柏煎水,滤干净,滴几滴进去,消炎。关键是干净,器具煮过,药液清亮,不然越治越糟。
饮食上,湿气重的少吃甜食、油腻、海鲜......啤酒火锅一吃,耳朵立马闹脾气!有人不信邪,说“我又没感冒”,可身体里的湿热早埋着雷.绿豆、薏米、冬瓜,这些利湿的可以常吃。但别天天喝薏米水,过头了伤脾阳.
中药见效慢,很多人三天没改善就换药,换来换去,身体更乱。一个老病人跟我说,他吃参苓白术散吃到第4周,耳朵才开始不流水。之前灰心过,差点改西药点滴。结果坚持下来,反而好了大半.
也有不灵的。比如鼓膜穿孔太大,或听骨链坏了,中药补不了结构!这时候得现实点,该看耳鼻喉科还得去.中药不是全能钥匙,开不了所有锁.
还有些偏方,比如蛇蜕烧成灰,兑香油抹耳朵周围。听着吓人,真有人用。但没经过验证,皮肤敏感的可能起疹子!民间智慧有闪光点,但也得小心踩坑。
慢性中耳炎吃中药,得辨证.你是湿重?火旺?脾虚?还是肾亏?不同人不同方。药店买的中成药,说明书写“清热解毒”,未必适合你。有人一吃牛黄解毒片,耳朵更堵,因为寒凉伤脾,湿气更难化。
最后提醒一句,耳朵的事别拖.一开始流点水,不当回事,久了可能影响听力,甚至面神经。中药调理是条路,但得找懂行的人看舌苔、把脉,别自己百度几个药名就配着吃。身体不是试验田,耳朵也不是垃圾桶,往里倒啥都行.
反正一句话:别急,别懒,别乱来。
这就是关于“慢性中耳炎吃什么中药”这篇文章的分享。祝你吃嘛嘛香,睡得踏实,身体棒棒的.天冷多穿衣,别着凉。健康最值钱,记得平时多吃点坚果,对心脏好。
2025-09-25 16: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