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卡着什么似的,咽不下去,咳不出来.早上起来第1口痰是黏的,黄的,有时候带点铁锈味。镜子前张嘴,“啊——”,舌根后面那块红得发暗,像被烟头烫过一样。慢性咽炎,老熟人了,不疼不痒,但总在那儿,阴魂不散。
可它会突然翻脸。上礼拜熬夜改方案,空调吹了一整晚,第2天嗓子直接哑了。喝水像吞玻璃渣。说话费劲,一个字拖出三个音。同事说:“你这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可不是嘛。慢性的东西最怕刺激,冷风、辛辣 烟味 情绪一上来,它就炸了。
发作那天吃了火锅。红油翻滚,毛肚七上八下,配冰啤酒。痛快是痛快了,半夜三点醒过来,喉咙肿得只剩一条缝.呼吸都费劲。吞口水像过刀山。赶紧爬起来喝蜂蜜水,温的,一口下去,稍微缓一点。但火还在烧。耳朵根子也开始胀,牵连着太阳穴突突跳。这种时候才知道,原来喉咙和脑子是通的。
以前以为是抽烟惹的祸。戒了半年,好一阵,又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单一原因。空气干燥,办公室中央空调抽干水分,喉咙干得冒烟。开窗通风?外面雾霾灰蒙蒙一片,吸一口,嗓子更堵。吃辣不行,吃太咸也不行。甚至有次吵架,吼了几句,当晚就肿了。情绪也能点燃它.
药房常客。含片一堆,薄荷的 草本的 西药的,含到嘴里发麻。喷雾剂,对着喉咙“嗤”一下,凉意短暂覆盖疼痛,半小时后原形毕露。中药冲剂,褐色的粉末,喝进去像泥浆,胃先抗议。医生说:“治不了根,只能控制。”这话听着丧气,但没办法......慢性病就是这样,像老房子漏水,补了东墙西墙漏.
有次去耳鼻喉科复查,候诊室坐满人。十个里八个捂着脖子,咳嗽声此起彼伏。轮到我,医生拿压舌板一压,照灯一看:“又充血了!”语气平淡,像看天气预报。我说最近睡不好,压力大。他点点头:“神经紧张,免疫一低,它就闹.”没开新药,还是那几种:漱口水 消炎片 提醒少说话。
回家路上经过菜市场,辣椒堆成小山,香味刺鼻。绕道走。以前无辣不欢,现在闻着就想躲。朋友聚餐,别人涮牛油锅,我面前一小碗清汤面,孤零零的。夹一筷子青菜,还得吹半天,怕烫着喉咙。他们笑我“养生中年”,其实哪是养生,是怕再疼一次。
发作时最怕感冒。哪怕只是鼻子不通,流点清涕,三天准传到喉咙。病毒顺着黏膜往下爬,慢性咽炎立刻升级成急性。发烧倒不多,但乏力,脑袋昏沉,像灌了铅。工作邮件回不动,话讲不清,只能打字。客户电话不敢接,怕声音吓跑合作。
也有莫名其妙好的时候。连续阴雨天,空气湿漉漉的,反而舒服。或者某天散步走到河边,风吹着,柳条拂面,呼吸忽然顺畅。那种感觉像潜水的人终于浮出水面.但不敢松懈,知道它随时可能回来......
家里常备加湿器。冬天一开空调就得插上,咕嘟咕嘟冒白气。床头放一杯水,半夜渴了,润一口......枕头垫高一点,防止胃酸反流往上爬——这也是诱因之一。不吃宵夜,八点后绝不再碰食物。生活变得小心翼翼,像在雷区走路。
最烦的是误会被传染。办公室有人咳嗽,领导皱眉:“是不是流感?”其实只是我咽炎犯了,清嗓子。解释多了累,干脆闭嘴。久而久之,大家以为我有传染病,离得远.人际关系也受影响。不是不想说话,是说了更痛。
中医说过“肺气不足”。给开了几副汤药,喝了两周,没明显变化。倒是有一回泡胖大海加金银花,当天痰少了点。但第2天吃烤串,全白搭。饮食成了雷区地图,哪些能碰,哪些必炸,全靠试错积累经验.
运动也不敢猛来。跑步喘粗气,冷空气直冲喉咙,立马发痒。改成慢走,每天四五十分钟,在小区绕圈。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能吹风。衣服多穿一层,宁可热一点,也不能受凉。自律到近乎强迫。
夜里最难熬。躺平后,喉咙异物感特别强。总觉得有东西卡着,咳又咳不出。辗转反侧,越想越清醒。有时凌晨两点还在喝水,希望水流能冲掉那层黏腻。第2天黑眼圈重得像被人打过。
但它教会人低头。再忙,也得停下来喝口温水。再急,也不能吼人。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疼就是信号,不是软弱。以前觉得小毛病,扛扛就过去!现在明白,有些账,身体迟早要收。
发作频率这几年没减.一年三四次,像定时闹钟.每次持续七八天,长的半个月。药吃着,习惯改着,但根除不了。接受这点,反而轻松些。不指望彻底告别,只求别太狠.
昨天傍晚,天空灰蓝,风不大。走在街上,喉咙微微发痒。立刻停下,从包里摸出含片。放进嘴里,慢慢化开。凉意蔓延。抬头看树影晃动,心想:这次,应该不会发作吧。或许明天就好了。也可能,今晚就开始疼。谁知道呢。反正,习惯了。
上面就是关于“慢性咽炎会急性发作”的全部内容。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顺利利,家里和和气气。别太累着,记得照顾好自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病痛都跑掉。
2025-09-24 07: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