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很多人小时候都可能得过,只是轻重不同。耳朵里老是流脓,有时候还听不太清楚,或者耳朵闷闷的,这就是它的典型症状之一。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个小毛病,拖一拖就过去了,但其实如果长期不处理,后果还挺严重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时候耳朵经常流脓,家里人也没太在意,结果长大后听力明显下降,检查才发现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了。那时候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只能做手术修补.这病不能小看,特别是小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
这个病的成因,主要是因为中耳长期受到细菌感染,鼓膜穿孔,反复流脓。有些是因为急性中耳炎没有彻底治好,拖成了慢性的。也有些是因为鼻腔或者咽喉的问题,比如慢性鼻炎 鼻窦炎 腺样体肥大,这些都会影响到咽鼓管的功能,中耳压力不平衡,容易感染。
症状方面,最常见的就是耳朵流脓,时好时坏,有时候耳朵闷,听力下降,严重的时候还会有耳鸣或者头晕。不过也有些人症状不明显,只是偶尔耳朵有点不舒服,这样反而更容易被忽视。其实如果耳朵经常流脓超过三个月,就应该了.
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用耳镜检查鼓膜有没有穿孔,还会做听力测试,看看有没有传导性听力损失。有的时候还要做CT检查,看看中耳和乳突有没有病变。这些检查虽然有点麻烦,但对判断病情。
治疗的话,其实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保持耳朵干燥,避免进水。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滴耳液,或者口服抗生素。要注意不要用力擤鼻子,避免让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
但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鼓膜穿孔比较明显,或者听力下降比较严重,那就需要考虑手术了。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病变组织,修补鼓膜,恢复听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鼓膜成形术、乳突痊愈术等。
手术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现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恢复期也不算太长。不过手术后的护理也很关键,比如避免耳朵进水,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预防方面其实也很重要.比如感冒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擤鼻子太用力,避免耳朵进水,尤其是游泳或者洗澡的时候.如果孩子经常感冒 鼻塞,及时治疗,别让鼻腔的问题影响到耳朵。
还有就是,如果耳朵流脓超过三个月,去医院检查,别自己乱用药!有些人在耳朵流脓的时候会自己买滴耳液用,结果反而加重病情!因为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用药是不一样的,有的还不能用某些抗生素滴耳液,否则会损伤内耳!
另外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时候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 迷路炎等。这些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就很危险!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有些人觉得耳朵流脓不疼就不当回事,其实这是误区......慢性中耳炎很多时候并不疼,但听力在悄悄下降,甚至影响到生活质量。比如上课听不清老师讲话 开会听不清同事发言,这些都可能是中耳炎惹的祸......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尤其是婴幼儿,如果一侧或双侧听力受损,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模仿能力,进而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耳朵经常流脓,或者反应迟钝 说话不清楚,就要尽快带他去医院检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虽然听起来不严重,但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是关键。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只要耳朵出现异常,比如反复流脓 听力下降 耳闷等症状,都应该。
治疗过程可能会有点漫长,也可能会反复,但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大多数人的病情都能得到控制,甚至完全恢复。关键是要听医生的建议,别自己乱来,也不要拖着不看。
如果你或者家人有类似的情况,别觉得“小事一桩”,还是早点去医院检查为好.耳朵这东西,平时不疼不痒,一旦出问题,影响可不小。
,“慢性化脓中耳炎”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留言。记得少熬夜,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这样皮肤会更好,精神也更清爽。健康小贴士:冬天要保暖,别让寒气伤了身子。
2025-09-23 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