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嗡嗡响,堵得慌,一碰就疼。有时候半夜疼醒,枕头都不敢靠.头偏一边,手摸着耳廓轻轻压,好像能缓一点。其实早几天就有预兆了——先是感冒,鼻塞流涕,擤鼻涕特别用力,结果耳朵就开始发闷,像进了水,说话都觉得自己声音在脑袋里回荡。
中耳炎,说白了就是耳朵里面发了炎......不是外耳道那种“痒痒破皮”,是更里面,鼓膜后头那块空腔。小孩常得,大人也会有。尤其是感冒之后,鼻子不通,咽鼓管就堵了。那根小管子连着鼻咽和中耳,本来是用来平衡压力的,现在被肿胀的黏膜封住,空气进不去,负压形成,液体渗出来,细菌趁机繁殖。于是——疼 闷、听力下降,还带耳鸣。
耳鸣这东西最烦人.不是一直响,是一阵一阵的,像电流,像蝉叫,安静的时候特别明显。看书看不进去,睡觉闭眼躺下,声音反而更大。有人说是神经受刺激,有人说是中耳积液压迫听小骨。反正谁也说不准,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儿,挥不走。
我去过医院.医生拿个小灯照耳朵,说鼓膜红肿,有点内陷。没化脓,算是急性初期。开了抗生素,还有滴鼻液。让我别用力擤鼻涕,要两个鼻孔轮流轻轻擤.可谁平时注意这个?感冒时一把纸巾捏住鼻子猛一吹,觉得痛快,结果把鼻腔里的细菌全挤进咽鼓管去了。
吃药头两天没啥感觉。第3天忽然耳朵“啪”一声,像气泡破了。瞬间轻松,听力回来了点。后来才知道那是咽鼓管终于通了一下,压力释放。但没持续多久,又堵上了。反反复复,像天气忽冷忽热。
有次坐电梯,快速上升,耳朵胀得厉害,下来才缓解。坐飞机更惨,降落时耳压剧增,疼得咬牙。空姐递口香糖,嚼了也没用.那时候才明白,耳朵不只是听声音的器官,还是个精密的压力调节器。一旦失调,整个人都不对劲。
家里老人说,耳朵出问题,可能是“上火”。喝凉茶,吃金银花,绿豆汤煮一大锅。其实没用。炎症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不是靠“去火”就能消的。但也别说完全没道理——熬夜 疲劳、免疫力下降,确实容易诱发。我那段时间加班多,睡得晚,吃饭也不规律,身体早就亮黄灯了.
孩子要是得了这病,更难察觉。不会说“耳朵疼”,只会哭闹 抓耳朵 睡觉不安稳。有的家长当成调皮,拖几天才去看,结果转成慢性,甚至影响听力发育。小孩感冒后老是揉耳朵,得留个心眼。
治疗上,多数情况吃抗生素就行。阿莫西林常用,不过有些人过敏,得换别的。滴鼻剂帮助减轻鼻黏膜肿胀,让咽鼓管通一通。严重了可能要鼓膜切开,放根小管引流积液.听起来吓人,但真到那一步的人不多。
最怕的是拖延.有人觉得耳朵疼忍忍就过去了,结果炎症扩散,引起乳突炎,甚至脑膜炎。虽然极少见,但真有案例。耳朵和脑袋离得近,感染顺着骨头蔓延,可不是闹着玩的.
恢复期也得小心。别游泳,别让水进耳朵。洗澡洗头用棉球蘸凡士林塞住外耳道,别塞太深。风大天冷出门,戴个帽子护住耳朵。冷风一吹,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差,恢复慢.
饮食上少盐少油,太咸的东西让组织更容易水肿.辣椒也少吃,刺激鼻黏膜充血.多吃点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牛奶正常吃,蛋白质要跟上。
话说回来,耳鸣不一定全是中耳炎惹的祸。颈椎不好 血压波动 睡眠不足,都能引起!但如果你最近感冒过,耳朵又堵又疼,那大概率就是它。等感冒好了,耳朵问题往往跟着好转......可如果三周还不见好,就得再查查,别让它变成慢性的.
我也试过偏方。有人说用热毛巾敷,确实舒服点,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能缓解胀感。但不能太烫,小心烫伤皮肤。还有人说蒜汁滴耳,千万别信。外耳道都受不了,何况中耳?乱用药水,鼓膜要是破了,后果更麻烦.
听力测试做过一次。医生让我戴耳机,听各种频率的声音。左边比右边弱一些,特别是高频音.他说是传导性听力下降,问题出在声音传入路径上,不是神经坏了。松了口气。神经性耳聋难治,这种还能恢复。
现在基本好了。耳朵不疼了,耳鸣偶尔冒一下,几秒就过去。听力也接近正常。就是有时候坐地铁进隧道,耳朵还会轻微发胀,反应比别人敏感。估计还得养一阵.
身体真是这样,哪儿都好,就一小块出问题,整个人都不灵光。耳朵虽小,牵一发动全身。别小看那个嗡嗡声,它可能是身体在报警。感冒好了,别急着拼命工作,让耳朵也喘口气。
最后,上面已经介绍了相关的“急性中耳炎耳鸣耳堵”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祝你每天胃口好,不挑食,营养均衡。这样身体才有劲儿,做事也不累。健康小提示:每天记一下睡眠情况,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态......
2025-09-28 17: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