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患有房缺怎么办 介入治疗帮你解决

      房缺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一样,是指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房缺发生时,开始是左向右分流,如果分流量小,不影响左心射血功能,可能暂时影响不大。如果长时间左先右分流,会导致右心房、右心室的反应性肥厚,最后可能出现右向左分流,这时可能出现缺氧症状,房缺患者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一般会影响寿命的。

      1、介入治疗房缺:

      (1)介入治疗房缺的适应证:年龄通常≥3岁;缺损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8mm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房缺;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房间隔的直径大于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2)介入治疗房缺的禁忌证:原发孔型及静脉窦型房缺;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伴有与房缺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2、手术治疗房缺:

      在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之前,Murray于1948年首先在临床上用阔筋膜在心外缝扎间隔前后,以减小缺损的范围,但疗效欠满意。1951年Sondergaard使用粗丝线贯穿缺损前缘,于房间沟处结扎,以关闭缺损。Gross于1952年报道钳夹部分右心房壁,在心房切口上缝接橡胶制成的“心房井”,开放心房切口后,右心房血液进入“井”内但不外溢,术者经“心房井”可直接对房房间隔缺损进行缝合。Bailey,Santy,Cohn等均创用其它闭式手术治疗房缺。1953年Gibbon应用人工心肺机在体外循环下,缝合或缝补心房间隔缺损,取得良好疗效,并为各种心脏疾病在直视下进行矫治术开辟新的时代。

      房缺分流量较大(QP/QS>1.5)的均需手术治疗,一般宜在学龄前手术修补。房缺患者缺损小者可直接缝合,缺损大者可补片修补。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房缺患者手术时应注意心房内探查,如发现有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可一并纠正。

      以上就是“患有房缺怎么办 介入治疗帮你解决”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对于房缺诊断明确的患者,不管有无症状,都应施行手术;肺动脉高压仍以左向右分流为主者,应争取手术;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术前应积极控制心力衰竭,为手术创造条件,争取时间积极手术;合并心律紊乱者,应在药物治疗及控制心律条件下进行手术;任何年龄房缺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但应手术应以学龄前儿童期为最适宜。

    2016-05-27 12:40:41

房缺3-18岁介入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