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关于痛经检查诊断的分析

      痛经的诊断依据:

      1、经血中出现肝脏样块状物,且大于小指者,应疑有子宫肌瘤等严重疾病存在。

      2、越接近经期下腹疼痛越明显,而到经期第一天又消失者,为经前紧张症的表现。

      3、正常经血呈暗红色,含有陈旧性血液、粘液和脱落的子宫内膜,呈碎块状。若经血颜色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者,应及早诊治。


    女性痛经检查
    >>>推荐阅读:专家谈痛经

      痛经应该检查的项目

      1、通过双合诊及三合诊: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的病因,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等。肛诊可知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是否增厚,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尤为重要。

      2、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3、其他检查:如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及早明确痛经之发病原因。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page]

      痛经诊断根据:

      1、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3、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

      4、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痛经的诊断
    >>>推荐阅读:中医诊断痛经

      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方法

      继发性痛经是比较常见的痛经种类,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早的认识,只有把握了继发性痛经特点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并治疗这种疾病,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继发性痛经特点。

      继发性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继发性痛经在治疗之前**要把握,只有进行正确的继发性痛经诊断才能够得出准确的诊断。

        推荐阅读:

        不同类型的痛经具有的症状

        不同类型的痛经食疗方法

        日常缓解痛经的一些小方法

        关于痛经预防措施的分享

    2013-06-24 10: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