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夏天什么防中暑

    夏天来了,热得人直冒汗.太阳一出来,柏油路都快化了,踩上去脚底发烫。这时候最容易中暑,头晕 恶心、浑身没劲儿,严重还能倒下。防中暑这事,真不能马虎。

    喝水最要紧。别等口渴了才喝,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早上出门前就该灌一瓶水,随身带着。白开水好,冰的别猛灌,容易肚子疼。绿豆汤也不错,街边小摊卖的那种,一大锅煮着,加点糖,喝一碗,从喉咙凉到胃里。

    有些人图省事,整天靠冷饮撑着。可乐、雪碧、冰奶茶,一杯接一杯。看着解渴,其实越喝越虚。糖分高,代谢还耗能量。天热本就累,再这么折腾,不出问题才怪。

    衣服也得讲究。别穿太紧的,尤其是领口卡脖子那种。T恤选棉的,透气.颜色挑浅色,白色、米色 淡蓝都行。深色吸热,大太阳底下走一圈,后背像贴了块铁板。

    帽子要戴,但别戴那种不透气的棒球帽。草帽就行,或者带通风孔的遮阳帽!耳朵和脖子露在外面,风能吹进去。要是打伞,别只顾头顶,侧脸和肩膀也得遮。不然一边脸晒得通红,回家照镜子吓一跳。

    中午别硬扛。十二点到三点,太阳最毒。能躲就躲,别非得这时候去爬山、遛弯 修车。工地上的师傅们没办法,但工头多少会安排轮班,找个阴凉地儿歇会儿。普通人更没理由跟太阳较劲。

    屋里开空调,温度别调太低!二十几度刚好,差太多进出容易感冒。风扇可以对着墙吹,搅动空气,别直吹脑袋。有人贪凉,风扇对着脸猛吹,半夜醒来嘴歪眼斜,可不是闹着玩的。

    老人小孩特别容易中暑。老人家体温调节差,孩子又不会说。看见孩子蔫蔫的,不爱动,话也少了,赶紧摸摸额头.要是烫得厉害,别拖,先移到阴凉处,脱掉外衣,用湿毛巾擦脖子、腋下 脚踝。千万别捂着。

    以前听人说,中暑了喝十滴水。现在好像不太流行了。藿香正气水还有人用,但味道冲,一股药味直冲脑门。喝了之后别马上开车,酒精含量不低。小朋友一般不让喝,家长总犹豫。

    饮食清淡点。油腻的少吃,炸鸡烧烤这些,吃下去肠胃负担重.天热心浮气躁,再来顿重口味,血压蹭蹭往上。青菜多炒两个,冬瓜汤、丝瓜蛋花汤,清火.西瓜当饭吃不行,但下午切两片,水分足,也算补水。

    运动要挑时间。傍晚六点以后再出门跑步,早晨也行,五点多天刚亮,空气还好。别大中午非要去操场跑五公里,那是跟自己过不去。健身房有空调,相对安全些,但跑步机上还是得备条毛巾,随时擦汗。

    突然晕倒怎么办?第1反应是挪地方,树荫下、楼道里 车里都行。解开扣子,通风。拿扇子扇,拿湿布敷。清醒的话喂点淡盐水,补点电解质.要是人事不省,别乱掐人中,赶紧叫人帮忙送医。

    有些症状容易被忽略。比如一直出汗,突然不出了,皮肤干热,这其实是中暑加重的表现。还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说话颠三倒四,都是危险信号。别以为只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

    办公室里也不保险。空调坏了好几天没人修,一群人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有人开始犯困,趴在桌上起不来。这种环境待久了,比户外还难受。窗户开一条缝,哪怕透点风也好.

    农村地里干活的更辛苦。戴草帽,穿长袖,还得顶着日头锄地。水壶带两大瓶,不够喝.村里老人说,干活中间得坐下歇半小时,啃个黄瓜,喝口水,不然撑不到收工。

    城市里也有风险。地铁站台没空调,人挤人,空气闷。等车十分钟,一身汗。上了车冷气开足,温差大,有人直接打喷嚏。这种情况,进站前提前减件衣服,出站再穿上。

    防中暑不是小事。每年都有人送医院,甚至出人命。别觉得“我身体好扛得住”,真到了那一步,后悔都来不及。平时多注意,细节做到位,热浪来了也不怕。

    有时候看着天气预报,说高温红色预警,心里也没概念。等到真热起来,才发现连骑电动车都不愿意出门。外卖小哥还在路上跑,头盔底下全是汗,衣服湿透贴背上.这种人最该被体谅,也最需要防护。

    热天别逞强。该躲就躲,该歇就歇。喝水、遮阳、通风 清淡饮食,这几条记住了,基本就能过关......身体是自己的,不舒服别硬撑。实在不行,家里躺平一天又怎样?

    人嘛,活着图个舒坦。夏天难熬,办法总比困难多......别等中暑了才想起来预防,那时候晚了。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对疾病治疗有了一些认识。身体健康很重要,平时要多锻炼,增强体质.别总熬夜加班,精神状态才会好。记住,身体才是本钱!

    2025-10-21 09:49:11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