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暑了怎么救护

    中暑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太阳底下站久了,脑袋一晕,眼前发黑,腿软得像踩在棉花上——完了,多半是中了。这时候别硬撑,也别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高温可不是开玩笑的,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送到医院人已经不清醒了!

    先得把人弄到阴凉地方。树荫下 屋檐下都行,实在不行找个墙角也比暴晒强。让病人躺下,是平躺,脚稍微垫高一点,促进血液回流。头歪向一边,防止万一呕吐呛着。这时候别急着喂水,尤其是冰水,猛灌下去容易刺激肠胃,反而更糟。

    要是意识还清醒,可以慢慢给点温盐水。家里有盐的话,一杯水加一小撮就行,别太咸。没有盐?淡茶也行,绿豆汤更好,但别加冰块。有些人图快,直接给喝冰镇饮料,这其实挺危险的。身体突然遇冷,血管收缩,散热更差,搞不好抽筋。

    解开衣服领子、腰带,帮助散热。拿湿毛巾擦脖子、腋下 手腕内侧,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扇扇子也好,用电风扇当然更省力,但别对着脸猛吹。风太大可能引起不适。

    有人喜欢掐人中,其实没啥用......真要掐,不如赶紧脱衣服散热来得实在。还有人说抹十滴水 涂清凉油,脸上抹点提神还行,治不了根本。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衡,核心问题是热积在体内散不出去,不是“冲撞邪气”。

    要是人已经开始说胡话,或者抽搐 昏迷,那就不是普通中暑了,可能是热射病。这种时候每一分钟都金贵。立刻想办法降温,准备送医......没车?叫人帮忙抬也得动起来.路上继续物理降温,湿毛巾不停换,保持通风.

    老年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特别容易中招.夏天出门前看看天气预报,超过三十五度尽量别在外面晃悠。工地上的工人最危险,中午十二点到三点,太阳最毒,非必要不上工。戴帽子、穿浅色宽松衣服,随身带水壶,定时喝水,哪怕不渴也要喝两口。

    补水不能等到口渴才补。口渴已经是身体发出警告了.运动量大的人,每小时喝三四百毫升水比较稳妥。光喝水还不够,出汗多会流失电解质,长期只喝白水可能低钠,反而头晕乏力。运动饮料可以适量喝,但糖分高的少碰,容易胃胀。

    饮食上清淡些,西瓜 黄瓜、苦瓜这些清热解暑。绿豆汤煮得稀一点,加点薄荷叶,喝完浑身舒坦。但脾胃虚寒的人别贪凉,喝多了拉肚子更麻烦。

    有时候你以为是中暑,其实是别的病。比如脑炎、低血糖 心梗,症状有点像。如果休息半天还不见好,甚至越来越重,别犹豫,去医院查清楚。有些人在屋里也能中暑,空调坏了,房间密闭,温度升上去,照样能出事。

    预防永远比抢救重要。夏天午睡别省,眯个半小时,精神头足了不容易出问题。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早上或傍晚。背包里常备藿香正气水,真不舒服时喝一支,缓解恶心头晕有点作用。不过酒精过敏的注意,这药水含酒,喝了别开车!

    以前农村有种说法,中暑是因为“热气上攻”,要放血泄热。现在早不这么干了,既不卫生也没科学依据。真要处理,还是靠科学方法:移、脱、擦、喝 送。

    城市里还好,公共区域大多有遮阴处。山里徒步最怕中暑,背着包爬坡,阳光直射,水分补给跟不上,几个小时就能出事......结伴出行很重要,一个人倒了没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提醒一句:别逞强。觉得不对劲,马上停下.坐在路边不丢人,比躺在急救床上强多了。天热的时候,对自己狠没用,得学会服软.凉快下来,明天还能继续拼。命只有一条,太阳不会等你。

    “中暑了怎么救护”说完了。   病,重在预防!   平时多学点健康知识,有好处.   每天精神足,做事才不累.   心情好,人也更轻松。   坚持散步,晒晒太阳,身体会更棒。   记得常和家人聊聊天,暖心,也安心.

    2025-10-21 10:49:11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