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咳醒,嗓子像被砂纸磨过。宝宝蜷在怀里,小脸通红,呼吸有点重.喂了水,不喝;哄睡觉,翻来覆去。这种时候,哪还顾得上查什么医学术语,只觉得心揪成一团.
咽炎来了,冬天特别多。冷空气一吹,屋里又干,孩子抵抗力稍微一弱,喉咙就先遭殃.有时候一开始只是打个喷嚏,第2天就开始咳,声音哑,吃东西喊疼。看着真难受。
家里常备的温开水得一直热着。别太烫,也别凉。小口喂,润喉咙.有时候宝宝不想喝,那就用勺子一点点往嘴里滴,别强迫,但也不能断。水分补不上,痰更黏,咳不出来.
加湿器开着,哪怕只是放盆水在暖气旁边也好......空气太干,喉咙越刺激越肿。我家以前没注意这个,后来发现,夜里咳得凶,多半是屋子像沙漠。现在每晚睡前一定加点湿度,窗帘边挂条湿毛巾都行。
饮食清淡。稀饭、面条、蒸蛋,这些软的 不刺激的。别给炸鸡 薯片,辣的一点不能碰。水果可以吃点梨,煮一下更好.苹果也行,但别冰的。有时候孩子想吃饼干,咬两口作罢,碎渣卡喉咙更麻烦。
别带去人多的地方.商场 游乐场、幼儿园……都先缓几天。交叉感染太容易了。大人回家进门先换衣服,洗手洗脸再抱孩子。我自己有一次感冒没在意,结果娃第2天症状加重,悔得不行。
药不是乱吃的。消炎药?不行,得医生开。退烧药?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再说。中成药?有些写着“清热解毒”,可孩子脾胃弱,吃多了拉肚子。最稳妥的,还是去医院看一眼。别自己百度症状吓自己,也别听邻居说“我家孩子这样,吃三天就好了”就照搬。
有次我急了,给孩子含了一片大人的喉糖。结果她呛到,咳得满脸泪。后悔死了.小孩的气道窄,任何异物都危险。后来学乖了,啥都不乱塞嘴里,连蜂蜜都等一岁以后才敢少量试。
睡眠很重要!可孩子不舒服,睡不安稳。那就抱着走,轻轻拍。别开大灯,昏暗一点,减少刺激.有时候哼几句歌,不成调也行,声音温柔点,能安抚神经.身体在休息,免疫系统才有劲儿 fighting。
观察精神状态。要是整天蔫蔫的,眼神发呆,叫也不理,比发烧还让人担心.高烧可能只是反应强,精神差才是真虚。这时候不能拖,马上去医院。
也有误判的时候......上次以为是咽炎,结果耳朵也发炎了。宝宝老抓耳朵,我们一开始没注意。后来医生一查,中耳积液......这才明白,小孩子表达不清,症状会串。
恢复期也不能松.好了两天就给吃海鲜?不行。喉咙黏膜刚修复,一刺激又红了。至少再清淡一周。运动也别猛跑,出汗吹风更容易反复。
最怕的是突然喘、嘴唇发紫 吸气时脖子凹下去。那是呼吸困难,立刻送医。平时再淡定,遇到这种情况脑子都是懵的。得提前知道哪些症状不能等。
护理其实没那么多讲究。就是细心 耐心 别慌。每个孩子不一样,这次有效的方法,下次未必管用。别追求“痊愈”,炎症来了就应对,走了就养着。
有朋友说,她家孩子每年冬天都犯,后来发现是过敏。尘螨?冷空气?不确定。但避开某些环境,确实少发作。这提醒我,别光当普通炎症治,背后原因也得多琢磨。
药物雾化,医院做几次后,医生教了家用方法。回来买了台小机器,配药按量。一开始手忙脚乱,后来熟练了,反而比跑医院省心.不过药还是得医生开,自己不能调剂量。
最崩溃的是凌晨三点咳不停。大人困得眼皮打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这时候别骂,也别急吼吼喂药。先坐起来,拍拍背,换个姿势。有时候换个环境,比如去客厅亮个小灯,情绪稳定了,咳也能缓下来。
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天气忽冷忽热,防不胜防。能做的,就是早发现 早处理 别硬扛.喉咙问题看着小,拖久了,扁桃体肿大 睡眠打鼾都跟着来。
最后一点:妈妈的情绪很重要。你一焦虑,孩子更紧张。哪怕心里急,脸上也尽量平静。摸摸头,说“没事的”,有时候比药还管用。
其实哪有什么标准答案。都是磕磕绊绊试出来的经验。这次记住了,下次少走点弯路。孩子病一场,大人也像考试一回。考砸了没关系,只要人在,慢慢来。
,要是对“宝宝冬季急性咽炎护理”有啥不明白的,随时来问小编。 祝你身体棒棒的,小毛病全跑光...... 每天动一动,出点汗,浑身都轻松。 健康小提醒:天天笑一笑,病痛不敢来打扰......
2025-10-17 1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