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嗓子疼,一晚上就烧起来,脸红得像苹果!大人慌了,抱着往医院跑。路上孩子哼哼唧唧,喝水都喊疼。到了门诊,医生拿小木片压舌头一看——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上面还有黄白色脓点.典型的急性咽炎,细菌搞的鬼.
青霉素类药常是第一选择。阿莫西林,名字听着熟吧?很多家长家里备着.但别自己乱用。有的孩子过敏,一打针立马喘不上来气,满脸疹子。得先皮试。医生问一圈,确认没过敏史才敢开。剂量也讲究,按体重算,不是大人吃半片小孩就吃四分之一那么简单。
有时候症状来得太猛。高烧到39度上面,退不下来.孩子蔫儿在大人怀里,眼睛发亮却无神。这时候可能得上抗生素静脉滴注。输液室里排排坐,最小的才两岁,小手绑着固定板,边哭边睡着。护士来回走动,换瓶、调速度,忙得脚不沾地!
可也不是所有嗓子红都是细菌惹的祸......病毒也常背锅。流鼻涕、咳嗽 低烧,慢慢加重,这种多半是病毒性的.抗生素对病毒没用。越早用反而越糟,肠道菌群乱套,拉肚子 食欲差接踵而来。但家长看着孩子难受,总想“快点好”,逼着医生开消炎药。这种情况,其实多喝水 休息 对症处理就行。
扁桃体反复发炎怎么办?一年五六次,每次都要打针吃药。有家长问:“切了吧行不行?”切是能切,但不是小事.手术要全麻,小孩心肺功能承受力弱,风险比成人高。而且啊免疫系统还在发育,扁桃体也算一道防线,轻易摘不得。除非严重影响呼吸,睡觉打呼噜憋气,张口呼吸脸型变样,才考虑切除......
饮食也得注意。不能吃辣,凉的也不行。冰淇淋看着能缓解疼痛,一口下去暂时舒服,实则刺激黏膜,恢复更慢。温粥 烂面条,清淡为主。有的孩子疼得吞不下,妈妈急得直掉泪。喂一口哭三声,饭还没进嘴,情绪先崩溃。
家庭护理容易忽略空气湿度。冬天暖气一开,屋里干得像沙漠。咽部黏膜本来就受伤,再被干燥空气一吹,疼得更厉害。加湿器有用,但得勤洗水箱,不然霉菌孢子飘在空中,吸入肺里更麻烦。毛巾湿搭在暖气片上,也能应急。
病程一般五到七天.用药三天不见好,得回头复查。万一发展成中耳炎 鼻窦炎,甚至肾炎,那就麻烦了。链球菌感染若没控制住,可能引发风湿热,关节痛 心脏受损,后患无穷。不能见烧退了就停药。抗生素吃满疗程,哪怕看起来活蹦乱跳了,也得坚持到最后一天。
也有特殊情况。孩子服药后出现腹泻,大便稀水样。可能是抗生素杀掉了有益菌。可以适当补点益生菌,但别和药吃,隔开两小时。酸奶?常温放太久的不建议,冷的更不行。常温奶酪或者医生推荐的制剂更稳妥.
幼儿园要不要去?当然不能去。传染性强,一个班倒一片......等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医生点头才能返校。否则刚回去两天又复发,折腾的是孩子。
话说回来,预防比治疗重要。洗手!洗手!还是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洗。肥皂搓够二十秒,指甲缝都冲干净。冬天教室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病毒细菌满天飞.课间得开窗,哪怕冷点也得透透气.
有的家长信偏方。盐水漱口可以,毕竟能清洁。但什么金银花煮水 板蓝根泡着喝……效果说不清。孩子不愿喝还硬灌,搞得抗拒就医.不如踏实吃药,按时复诊。
突然想起邻居家小孩,去年冬天闹过一次。开始以为感冒,给喝了姜汤,捂汗。结果半夜抽搐,送急诊发现是高热惊厥。后来查血,白细胞飙到一万八,C反应蛋白超高,细菌感染没跑.幸亏抢救及时......
别凭经验办事!每个孩子不一样.这次好了,下次未必一样。发烧三天不退,看医生。喉咙痛伴随皮疹,皮肤像砂纸,舌头红得像草莓——小心猩红热,也是链球菌引起的,得赶紧治。
最后啰嗦一句:药盒留着,别扔。万一孩子又病了,拿给医生看之前用了啥!重复用药 混用药物出过事。尤其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能随便轮着吃,肝肾受不了......
病总会好。孩子打个滚又活过来了。只是当爸妈的,心揪一次就够疼好久。
“小儿急性咽炎细菌感染”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最后啊,还是那句话,心态要放好,别太着急.平时多学点健康小常识,对自己有好处。每天记得抽空动一动,别总坐着。多走走,身体更灵活,也不容易胖。健康小提示:水果要多吃,补充维生素,提高抵抗力!
2025-10-15 09: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