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听诊
北京刘家窑中医院 2025-10-07 04:09:01
哎,你说心脏病听诊这事儿吧,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有没有注意过医生拿着那个听诊器在胸口这儿听听那儿听听,看起来好像很随意,其实动作里头藏着不少门道。
心脏跳动的声音,说白了就是瓣膜开合 血液流动这些物理现象发出的声响。正常的心音一般是“咚哒咚哒”的,两个主要声音交替出现。第1个心音低沉一点,持续时间长;第2个高一些,短促.听起来就像心跳的节奏一样,规整得很。
但要是碰上心脏病呢?那声音就变了。比如说二尖瓣脱垂,有时候会在第1心音之后听到一个“咔嗒”声,有点像皮筋突然松开的声音。再比如主动脉瓣狭窄,这时候听诊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喷射性杂音,从胸骨右缘第2肋间传到颈部,听起来像是“嘶——”那种感觉.
不过,听诊也不是全能的!它只是个初步判断的工具,真正要确诊还得靠别的检查,比如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这些。有的时候病人自己没症状,体检时才发现有杂音,这种叫无症状性杂音,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早期病变的表现......
你知道吗?有些小孩小时候就有心脏杂音,但长大后就没了......这种情况多半是生理性的,不一定是病。但如果是成年人新出现的杂音,尤其是伴随乏力 气短、晕厥这些症状,那就得小心了。
听诊的位置也很讲究,不是随便贴上去就行。医生通常会选五个主要区域:主动脉瓣区 肺动脉瓣区 三尖瓣区、二尖瓣区,还有胸骨左缘的一些辅助听诊点。每个位置听到的声音不一样,代表不同瓣膜或结构的问题......
有时候病人躺着和站着听出来还不一样,比如肥厚型心肌病,站立时杂音可能会更明显!医生会让你换个姿势再听一遍,为的就是确认问题出在哪.
不过话说回来,听诊技术这东西,经验很重要.刚入门的医生可能听不出啥来,老医生一听就知道大概怎么回事.耳朵得练,脑子也得记,得把听到的声音和理论知识对上号。
还有一点,环境安静很重要.要是诊室里有人说话或者外面车来车往,那根本听不清楚。有时候医生让你别说话,不是对你不耐烦,是真的怕漏掉关键信息......
再说说杂音的分类,有收缩期 舒张期和连续性的.收缩期最多见,比如常见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舒张期的相对少些,但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就属于这一类;而最典型连续性杂音的,应该是动脉导管未闭,听起来像机器运转一样的声音。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心包摩擦音,听起来像皮革摩擦的那种“沙沙”声,多出现在急性心包炎的时候。这种声音跟心跳频率有关,但不是来自瓣膜,而是心包炎症的。
有时候病人自己也会感觉到心跳异常,比如心悸 胸闷,但听诊不一定马上发现问题.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或者其他检查才能查清楚.
啊,听诊是个基本功,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检查手段都有,但它依然是最直接 **捷的第1步筛查方式.关键是医生得听得准,判断得快,结合其他症状一起分析。
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不是所有杂音都是心脏病。有些人天生瓣膜结构稍微有点差异,也能产生杂音,但不影响生活。重点还是看有没有伴随症状,以及进一步检查的结果。
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来,有些病人一听说有杂音就紧张得不行,以为自己得了重病......其实大可不必,听诊只是第1步,后续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明确诊断.心态放平,配合检查才是正经事。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你或者家人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别自己吓自己。听医生安排,该检查就检查,该治疗就治疗.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很多心脏病都能控制得很好,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上面就是文章《“心脏病听诊”》的简单介绍.记得每天喝点温水,别总喝冰的.温水对身体好,胃和喉咙都会更舒服。小提示:保持环境整洁,生活更舒心哦!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