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抽多了,喉咙开始不对劲。一开始只是干,像被砂纸磨过似的。吞口水时有点刺,不疼,但烦人。没当回事,继续抽,一包接一包。反正习惯了,手指夹着,嘴唇叼着,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自己。
第3天早上醒来,嗓子直接哑了。说话像破风箱,咳两声,胸口发紧。照镜子,咽部红得发亮,扁桃体肿得像两个小馒头,挤在中间,几乎连成一片。喝水?疼.喝热水?还是疼,只是稍微缓一下。吃东西根本不敢想,连稀饭都像刀片划过。
这下慌了。以前也咳嗽,也有痰,但顶多是慢性咽炎,医生说“少抽点”,也就敷衍过去。这次不一样,来得猛,压得人喘不过气。不是慢慢熬,是突然就卡住了。
医院去了.医生看了看,问抽烟多久了,一天多少根。回答:“差不多二十年,一天一包半,最近加到两包.”他点点头,没批评,也没惊讶,好像早就知道答案。开了药,消炎的,含片,还有喷雾。嘱咐:至少两周别碰烟。
可哪能说戒就戒!第4天,实在憋不住,站在楼道里偷偷点了一根。吸第1口,喉咙猛地一缩,呛得眼泪直流。烟灰掉在鞋面上都没察觉。那感觉,像往伤口上撒盐,火辣辣的,持续十几秒。扔了烟,扶着墙喘气。那一刻才明白,身体真的在反抗。
第5天开始吃药。药片苦,含片凉,喷雾进去那一瞬,冰得打哆嗦。但奇怪,吃了两天,症状反而更重了。半夜醒来,喉咙肿得厉害,呼吸有点费力。坐起来,开灯,喝水,不敢躺下。心里发毛,怕出事。第2天赶紧又去医院,换了更强的抗生素。
这时候才意识到,急性咽炎不是小事。不是“多喝水 休息好”就能过去的。它会发展,会加重,甚至影响呼吸。尤其对长期吸烟的人,呼吸道早就不干净了,黏膜脆弱,一刺激就爆发。
抽烟和咽炎的关系,其实早就懂。但懂和做,是两码事.以前总觉得“别人抽一辈子也没事”,或者“我年轻扛得住”。现在喉咙肿着,说话费劲,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量变引起质变”.每一口烟,都在积累伤害。不是立刻见效,但总有一天会还。
治疗期间,情绪也变得奇怪。烦躁,易怒,一点小事就想发火!可能是因为不能抽烟,也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朋友劝:“抽一口没事。”可上次楼道里的经历太深刻,再没人怂恿也不敢试了。不是意志坚定,是真怕那股钻心的疼再来一次.
大约第十天,症状开始退。红肿减轻,说话声音回来一些,吞咽也不那么痛了。含片不用一直含了,喷雾也减量。医生说恢复得算快,可能是及时用药。但也提醒,咽部黏膜受损严重,就算表面好了,内部修复还得几个月.
这时候才认真思考戒烟的问题。不是因为医生说了什么大道理,而是身体给了真实反馈。喉咙记得疼,肺记得闷,每一次呼吸都在提醒!以前觉得“抽完这支就戒”,现在知道那是骗自己。真正的改变,是从恐惧开始的——怕再经历那种窒息感。
也有人劝:“别太紧张,抽点没事。”可谁经历过,谁才知道什么叫“没事”。有些人一辈子抽烟没事,但那不代表你也能扛住。个体差异太大,赌不起。尤其是已经出现症状的人,还在继续,等于主动往火坑里跳。
康复后的一个月,尝试过两次抽烟.第1次,点了,闻到味道就灭了。第2次,吸了一口,立刻吐出来,反胃。身体本能地排斥了。这比任何劝告都有用。不是靠毅力,是身体自己选择了保护机制。
现在偶尔还会喉咙干,特别是在空气差的日子。但不再忽视。多喝水,少说话,避免刺激。含片随身带着,不是依赖,是提醒。提醒自己曾经有多不在乎,也提醒现在该珍惜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不到疼的时候,总觉得问题离自己远。抽烟 喝酒 熬夜,一样样堆上去,直到身体报警。急性咽炎只是个信号,也许下次就是别的.肺 气管 声带,哪个环节都经不起长期折腾。
有人说:“抽了几十年,不也好好的?”可你看不到那些躺在医院插管的人,听不到他们呼吸时的杂音。每个人的身体底子不同,承受力不同。但共同点是——一旦突破临界点,崩溃来得很快。
现在看到别人在密闭空间抽烟,会下意识屏住呼吸!不是嫌弃,是条件反射。喉咙还记得那种灼烧感,记得半夜坐起来不敢躺下的恐惧。那种体验,一次就够了。
也不是说从此完全健康了。毕竟二十年的烟不是白抽的。医生说黏膜修复慢,容易反复。现在更小心.天气变化 疲劳 说话多,都会留意喉咙反应。预防比治疗重要得多。
有时候想想,要是早点重视,是不是就不会发展到急性?可能吧。但人往往要等到疼了,才愿意停下来看看自己。这代价有点大,但总比继续装睡强。
烟盒还在抽屉里,没扔。不是留着抽,是留着看。看那个焦油含量的数字,看上面模糊的警告字。提醒自己,有些习惯,一旦开始,很难结束。而有些后果,来了就挡不住......
,大家做好预防,多了解“吸烟过量急性咽炎”的知识。愿你每天都能睡个好觉,不失眠,也不做噩梦。睡前泡泡脚,能帮你放松身心......健康小提示:活得轻松点,身体也会更舒服哦。
2025-09-26 23: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