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能把柏油路晒出泡来。那天下午,老李在工地上搬钢筋,汗水顺着安全帽边沿往下滴,像开了闸。他没当回事,喝了半瓶冰水,继续干。可到了三点左右,人突然软了,扶着铁架子才没倒下。嘴唇发白,说话含糊,腿一碰就抖.旁边工友喊:“中暑了!快扶去阴凉地!”
肌肉开始不听使唤。不是疼,也不是酸,是那种空落落的虚,像抽了筋又没抽到位。抬胳膊费劲,走路像踩棉花。有人以为是累的,其实不是。中暑的时候,身体热得散不出去,体温飙到三十九度上面,细胞乱套.钠钾平衡被打乱,神经信号传不到肌肉,动作就卡壳。
你可能以为中暑就是头晕 恶心、出汗多。但肌肉无力这事,常被忽略。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湿度一大,汗出不来,热量锁在体内。人还在动,心肺拼命供血,肌肉却得不到足够氧气和电解质!于是,走几步就喘,提个袋子都觉得重.有些人干脆蹲在地上起不来,嘴里念叨“没劲了,真没劲了”。
有个电工,爬电线杆修线路,四十度天气穿长袖长裤,防护不能少.干到中午,下来时脚一软,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他说:“手抓不住扳手,手指头像木头。”送到医院,体温40.1,横纹肌溶解迹象.医生说再晚两小时,肾可能就扛不住了。
不是只有户外才中招。有次在仓库,空调坏了三天没人修,里面堆满纸箱,通风差。一个女工打包打到下午两点,突然坐地上哭,“我动不了了,手抬不起来”。同事一开始笑她娇气,后来发现她脸色青灰,嘴皮发紫,赶紧送医。查出来是劳力性中暑,肌肉损伤指标翻了几倍。
小孩也一样。前年夏天,小学搞军训,正午站军姿四十分钟。一个小男孩突然跪下去,教官还骂他偷懒。结果孩子一句话说不出来,脸煞白,四肢瘫软。校医摸他皮肤滚烫,立刻脱衣服降温!后来听说,那孩子之前有点发烧,硬被送来训练,身体底子虚,一热就崩了。
老年人更危险。他们体温调节能力差,口渴感迟钝。有的老人怕开空调费电,屋里闷着.等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意识模糊.邻居敲门,听见屋里咕咚一声,进去一看,老太太倒在厨房门口,手里还攥着锅铲。手臂抬不起来,话也说不清......送到医院时,肌酸激酶高得吓人,说明肌肉在自我分解。
别以为喝水就能防住.光补水不行,还得补盐。大量出汗后只灌白水,血液里的钠被稀释,反而容易引发低钠血症。这时候肌肉更没力气,甚至抽搐。运动饮料可以应急,但糖太多也不好。最简单的办法是喝点淡盐水,加几片柠檬,既补电解,又不至于太咸。
还有种情况,热适应没做好.春天还凉快,突然来个高温天,身体来不及调整.比如北方城市,五月底气温骤升到三十五六度,很多人照常上班,穿着厚外套挤地铁.通勤路上暴走十分钟,进办公室一头汗,坐下就开始发晕。这时候肌肉反应变慢,写字手抖,拿杯子都歪。
恢复过程也怪!退烧了,人清醒了,可腿还是软.走楼梯要扶栏杆,拎菜要歇两回。这不是心理作用,是肌肉纤维受了损伤。医学上叫“热相关性肌无力”,通常几天内能缓过来,但也有人拖到一两周!期间要是再暴晒,立马复发。
预防其实不难。避开十点到四点出门;穿宽松浅色衣服;戴帽子,打伞;干活别一口气猛冲,分段来,中间躲阴凉处喘口气。关键是——别逞强。觉得不对,马上停下。哪怕只是“今天特别累”,也要警惕.中暑前期信号很隐蔽,不像感冒发烧那么明显。
有个建筑队带班的老张,总结过经验:看人眼神。中暑的人眼神发直,反应迟钝,问话答非所问。再看手,捏一下虎口肌肉,如果回弹慢,八成是脱水加疲劳叠加。这时候强制休息,否则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医院里见过最严重的,是个马拉松选手.比赛当天三十多度,他为了成绩没中途补水。跑到终点直接扑倒,四肢僵直,尿成了酱油色。那是横纹肌溶解晚期,肌肉大量坏死,毒素冲进肾脏。抢救了一周才醒,醒来第1句是:“我的腿……怎么跟不是自己的似的?”半年后复查,走路仍有跛态。
别小看中暑。它不只是“热晕了”那么简单。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肌肉系统全受影响。而肌肉无力,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最后一道警报。等感觉到“提不动 走不动”的时候,内部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现在天气越来越邪乎。去年还没入夏就有地方突破四十一度。空调外机吹出来的风都是烫的。这种时候,别赌自己扛得住。该歇就歇,该脱衣服就脱,别怕别人说你娇气。命比面子重要。
记得有回在工地,一个年轻小伙中暑后不肯去医院,说自己躺会儿就好。结果半小时后开始呕吐,瞳孔放大......救护车来时他已经半昏迷。后来听说住了七天院,出院后三个月不敢见太阳。他后悔说:“早知道,那会儿就该直接趴下。”
啊,热天干活,耳朵得听着身体的声音.哪块不对劲,别硬撑......肌肉一软,就得警觉。不是年纪大才注意,年轻人照样栽跟头.热浪面前,没人天生免疫。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你能每天睡个好觉。不失眠,也不做噩梦.睡前泡泡脚,能帮你放松身心。小提醒:保持合适的体重,身体才会更轻松。
2025-09-24 08: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