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时常躺床上睡不着 那是你没做这件事

      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睡眠缺乏与睡眠障碍却十分普遍。除了工作学习需要被迫熬夜之外,更加令人痛苦的是无穷无尽的失眠,和漫漫长夜独自睁眼到天明的哀伤。那么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失眠?

      Q1:人为什么要睡觉?

      正常的生理睡眠期可以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S)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S),前者又可分为1、2、3、4期,相应的睡眠由浅入深。

      正常人入睡后一般先从非快速眼动睡眠开始,90分钟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做梦多发生在此睡眠期中),持续30分钟,之后两种睡眠期交替出现,每夜睡眠可反复出现4-5次。

      睡觉对于人来说,除了恢复体力之外,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修复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神经内分泌:非快速眼动睡眠的3、4期持续时间通常在40分钟左右,这一时期也是分泌各种各样的激素最旺盛的时间,长期缺少这段深睡眠期可造成内分泌失调。

      免疫修复:免疫力是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屏障,睡眠不足可影响免疫修复,增加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

      学习记忆能力:我们对白天所发生的人和事的学习和记忆,主要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完成。这段时期缺失,记忆功能和认知能力均会受到很大影响。

      Q2:晚上10点睡6点起VS凌晨2点睡10点起,两种作息有什么区别?

      如果两种睡眠都能满足健康的睡眠时长且睡眠质量良好,都有深睡眠,那么区别是不大的。

      不过凌晨2点睡上午10点起这种作息违反人的生物规律。我们大脑内有个装置叫松果体,它会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增多时人就会产生困意,促进睡眠,但它的分泌量同时也受光线控制,夜晚分泌旺盛,只要看见光,它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影响睡眠质量,这也是2点睡到10点这种作息的问题所在。

      如果不得不半夜睡中午起,可以选用厚一点的遮光窗帘以及厚一点的隔音玻璃,外面无论怎么亮,屋里面还和夜里一样,黑暗寂静,睡眠质量可能会更好。

      Q3:躺下睡不着,就是失眠吗?

      偶尔的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下降不等于失眠。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出,失眠的症状包括以下3种:

      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醒来次数增多,或醒后再次入睡困难;

      早醒,再次入睡困难。

      上述睡眠障碍满足一项或一项以上,且一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3个月以上即可判定为失眠。另外,失眠会同时伴有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下降。如果晚上睡不好觉,但白天依然精力充沛,那么大多也算不上失眠。

      Q4: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怎么判断到底那种原因引起的?

      一般来说,以下3种因素均可造成失眠:

      遗传因素:睡眠的好坏和遗传存在一定关系,人的睡眠、失眠情况往往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相似。

      诱发因素:肚子疼、牙疼、瘙痒等不适感觉,以及类似噪音、光线的不良因素,都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精神因素:压力、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压力也好,牙疼、噪音也罢,这些因素最多引起短暂失眠。但这时如果睡不着还一直在床上躺着翻来覆去,则极易诱发长期的慢性失眠,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很难纠正。

      所以只要发现有睡不着苗头,就千万不能躺在床上了,一定要起来去客厅,站着走走,或者坐直了,不能躺不能靠(整个人垂直于地面),什么时候有困意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床上睡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建立困和床之间的条件反射,一看见床就犯困,自然就不会出现躺床上半天睡不着的情况。这种反射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有的人必须抱个娃娃才能睡着,有的人“认床”,有的人在自己家睡不着,在火车上反而睡得香等等,都是一样的。

      Q5:9、10点钟就上床,但一直翻来覆去直到后半夜才能睡着,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属于睡眠效率低下,太早上床有可能会使情况恶化,使暂时的失眠恶化成慢性失眠。正确的做法是“睡眠限制”,即通过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荒废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符合人基本作息规律的起床时间,比如早上6点。假设一个人直到夜里2点才有困意,那么TA就必须2点才能上床睡觉(沾枕头就睡着),6点按时起床,也就是说这个人目前的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

      如果真的能严格遵守睡眠时间,且保证上床立刻睡着,持续一周后上床时间可提前至1点45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提前上床睡觉时间,睡眠效率即可显著提高,作息也可逐渐恢复正常,再也不会出现躺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况了。

      Q6:睡得很早,但夜里3、4点就醒然后再也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早醒的原因比入睡困难更复杂,通常不是简单的失眠问题,而是包含情绪的因素,比如焦虑症或抑郁症。如果长期早醒,强烈建议及早就医检查,必要时需先接受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之后再纠正失眠。

      知道这些可以睡得更好:

      强光线、噪音等环境因素就算不至于把人吵醒,但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和深度,应尽量避免;

      睡前吃得过油、过饱或绝对空腹也会影响睡眠,饿的话可以喝杯热牛奶;

      梦多说明睡眠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年纪越大,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少,老人睡得少很正常。

    2016-12-09 15: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