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曝出,市面上售卖的一些头顶带花、身上带刺的黄瓜,被涂抹了大量的避孕药。长期食用这类“美容”黄瓜,将会导致不孕不育。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是,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使用黄体酮受体能结出鲜嫩多汁、顶花带刺的黄瓜,人吃了这种黄瓜会得癌症。 但实际上,黄瓜涂抹避孕药,既没发现过,也不可能,而且这种做法也没必要。为了证明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我们就来看看黄体酮受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菜农能不能用廉价的办法买到黄体酮受体。
1、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不能混为一谈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出来维持妊娠需要的激素。除了维持生育功能外,黄体酮还具有多种非生育方面的功能。例如,黄体酮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调节认知功能、情绪、线粒体的功能、神经的形成与再生、髓鞘的形成和外伤性脑损伤的恢复。但是,黄体酮只有和黄体酮受体结合在一起,黄体酮受体发生一定的结构变形后,黄体酮才能够发挥其多种方面的生理作用。像人体内的所有受体都是蛋白质一样, 黄体酮受体也是一种蛋白质。例如,在我们舌头不同部位的味蕾上分布着感知酸、甜、苦、咸、鲜5种味觉的蛋白质受体。
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复杂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大量的氨基酸组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链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由氨基酸长链折叠通过氢键形成的平面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平面结构经过折叠形成的立体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由部分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再经过折叠组合形成的。
蛋白质奇妙的生理功能是由其特定的结构决定的。像黄体酮受体这样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现在还没有办法进行人工合成,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更不可能让菜农拿来用在黄瓜的种植上。因此,用黄体酮受体来生产鲜嫩多汁顶花带刺的黄瓜是一种没有科学根据的谣传。
一提到激素,人们容易把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混淆。农民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量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的作用。但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的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有作用,对人和动物无作用, 不会造成儿童性早熟。而人们担心的儿童性早熟与营养过剩有关。
2、黄瓜上抹的是生长调节剂
菜农在果蔬种植中的确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这与黄体酮受体毫无关系。在黄瓜中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氯吡脲。美国和日本是最先使用氯吡脲的两个国家。在美国环境保护局(USPEA)的新化合物登记表里显示,氯吡脲是对人和环境都安全的物质。1992年,我国获准生产和使用氯吡脲。氯吡脲能改变黄瓜植株的内源性激素水平,让更多的黄瓜花结出果实。实验证明,按照推荐的使用量,氯吡脲在黄瓜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菜农把氯吡脲使用过量,会使结出的黄瓜发生畸形改变,反而带来不好的效果。
由于在蔬菜大棚里,既没有昆虫给黄瓜花传粉,也没有风给黄瓜花传粉,大量的黄瓜花不能结出果实。 因此,在大棚里黄瓜的产量很低。使用氯吡脲是一种提高产量的补救措施。现在,也有人在大棚里放置养蜂箱,让蜜蜂来给黄瓜花传粉,消除了用人工给黄瓜花点氯吡脲的工序。这样生长出来的黄瓜价格更低廉。
2016-09-08 17: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