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贴秋膘不如降秋燥 乱补小心药膳变毒膳

      凉爽的秋季终于到了,但是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一个夏季的消耗,加之秋季燥邪为患,人体易出现疲倦乏力、口干舌燥等各种不适。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正是进补的好时机。

      秋季进补有利于人体祛病驱邪、调和气血,帮助人体达到固本培元、阴阳平衡的较好状态。同时,他还强调进补应科学有度,以滋阴清润为原则,若是进补不当反而伤身。

      秋季要平补 宜滋阴清润

      由于秋燥伤津,人体急需补充营养来对抗燥邪。中医认为,春季“升补”、夏季“清补”、长夏“淡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在四季五补的相互关系上,秋季应以“平补”为原则。不少常见的食材都是平补佳品,如花生、莲子、芝麻、核桃、红枣、桂圆等,皆具有清润滋阴功效的食材,能帮助人体安抚秋燥带来的损害。

      进补前宜先调理脾胃

      暑气虽慢慢消退,但夏季给人体带来的损耗尚未恢复,人体脾胃功能较弱。此时,若急于进补,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的不适。进补前应先给脾胃一个调整期,可进食如鱼类、瘦肉等易消化的食物,辅以山药、芡实、莲子等健脾开胃的药材。调理好脾胃功能可避免出现不耐受反应,让进补事半功倍。

      药膳进补 需因人而异

      平补药膳一般人皆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但仍需注意因人而异。未成年儿童尚在生长发育,自身调整能力较强,无需刻意大补,适用于成年人的药膳方不能套用在儿童身上。

      专家还提到,老年人因气血衰少,应以补益肝肾为主。同时,老人多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进补时应根据个人体质谨慎选择药材,才能真正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

      盲目进补当心药膳变“毒膳” 谨防3大误区

      很多人知道进补的重要性,却不知科学进补的方法。专家给我们介绍了日常进补最易出现的3个误区,帮助网友们正确进补。

      1、忌过量进补

      补品虽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过量服用反损伤身体。进补应遵循“阴阳调和”的原则,过量进补会打破人体生理机能的平衡,导致流鼻血、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因此,强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一理念并不科学。

      2、忌无病滥补

      “补法”是中医疗法之一,通过药物的功效,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来说,用药并非进补的单独途径。规律的作息、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以及均衡的饮食均能起到“进补”的作用。

      3、忌乱配药材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配制药膳须根据药物属性决定。药膳讲求合理配伍,如果乱配药材会降低药效,万一药性相左反而会加重病情。

      此外,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剂量小药物不起作用,剂量大了则会产生副反应。如人参每人每次服用不宜超过5g,每周1-2次。若一次便用20g人参煨汤,服用后引起流鼻血等问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应引以为戒。

      药膳的主要作用在于养生保健,不仅讲究对症进食,还应坚持服用。药膳的重点应在“膳”,其次才是“药”。因此,药膳首先得满足美味可口的要求,更要避免进补误区,千万别舍本逐末。

    2016-09-02 16: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