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奥运让中国拔罐火了 专家提醒拔罐保健需经中医指导

      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很多美国运动员身上的“甲壳虫”印记让无数中国人熟悉亲切,特别是美国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罐印记更让大家关注,原来外国人也流行拔罐保健疗伤。面对火遍奥运的拔火罐,本市的中医专家们表示,最近不仅里约奥运会场流行拔罐,很多机不离手看比赛,日日夜夜呆在空调房里的人犯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的非常多,拔罐治疗也成了他们的首选,中医科拔罐治疗的病人近期迅速攀升。由于拔罐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家庭中使用拔罐自我保健治疗也很普遍。为此,专家提醒市民,应用拔罐居家保健最好经医疗机构的中医专家指导后再进行,同时还要注意适应人群,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征求医生意见。

      拔罐是颈肩腰痛绿色疗法

      负压抽气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记得在上本科的时候,老师告诉过我们外国人可以接受针灸,但他们不接受拔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吻痕。但今天我们却看到中国拔火罐风靡全球了。为什么外国运动员不顾美观而乐于进行拔罐治疗呢?”推拿科医生说,“拔罐疗法对常见的感冒、头痛、筋骨疼痛、腰背肌劳损等病症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运动员常年超体力、超负荷地训练,不免会损伤肌肉、韧带、关节等。加之游泳运动员的肩部长期受水流拍打,训练结束后很少注意保暖,因此他们更多地受到肩痛折磨。同样举重、体操运动员也长期受肩痛、腰痛等问题困扰。如果运动员长期服用止痛药,不仅会有损健康,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传统的拔罐疗法可以非常绿色地帮助他们缓解肩部、腰背部的不适。”

      医生解释说,拔罐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从中医角度出发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拔罐一是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加速淋巴系统的循环,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能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加了抵御病邪入侵机体的能力。二是利用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加速排出。

      居家拔罐要掌握正确方法

      防烫伤拔10至15分钟即可

      在我国,拔罐不仅是中医医院的中医治疗手段,也是很多居民的日常保健方法,普通家庭常常自备拔罐工具,自己在家中拔罐保健。那么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中医专家们向读者介绍了家庭拔火罐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特别提醒市民,在家使用传统拔罐工具时须防烫伤,一般拔10至15分钟即可。

      医生说,现在家庭常用的有两种拔罐工具。一是真空抽气罐,简单易学、危险系数低,适合于初学者。使用时,可根据操作部位的大小选取合适的罐,为了保证通气将罐具顶部活塞上提一下。然后将真空枪口轻轻套住罐具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以自己的耐受为度,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顶部活塞以防漏气;10分钟后,上提一下罐顶活塞取罐即可。另一种就是传统火罐。它的特点是技术难度大,危险系数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

      针灸科医师认为传统拔罐应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家庭中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在拔火罐前,应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这也是最常用的闪罐法,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0至15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儿童还应缩短时间,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孕妇儿童特殊人群有禁忌

      拔罐后别马上洗澡注意保暖

      拔罐作为一种古老的保健和治疗手段,也有其相应的适应症适应人群以及注意事项。首先在适应人群上,肿瘤科医生表示,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高热抽搐者、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儿童皮肤娇嫩,且发育未完全,拔罐前需要咨询临床中医师,确保安全;恶性肿瘤患者若使用拔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家也提醒市民,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妇女月经期、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头部、心脏、急性创伤骨折、皮肤肿瘤、皮肤溃烂、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以及静脉曲张、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处及肚脐正中(神阙穴)等处均不宜拔罐。

      专家指出了人们在拔罐时的两个常见误区。误区之一是拔罐时间越长越好。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这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不但会损伤皮肤,还可能引起感染。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5至10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的,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误区之二是拔火罐后就洗澡。拔完火罐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着凉。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1至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罐。

    2016-08-19 18:00:2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