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夏末秋初 虽热脾胃也会虚寒

      三伏天出现在夏季与秋季之间,是一年中气温**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江浙地区的湿热更为显著。湿气、热气一起来,人们喜欢通过吃生冷食物来降暑,导致寒气、湿气侵入人体,寒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使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或者胃胀胃痛。

      医生认为三伏天应该在起居时间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在饮食上要注意,慎、戒油腻厚味、粘腻食物,勿使太饱。更不可暴饮冰水饮料,贪食冷冻瓜果。

      若突然出现胃痛现象,医生告诉大家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身体放松后,用力按摩其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顺时针 180下,逆时针180下,即可缓解。第二种是按摩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现在人们习惯在炎热夏季喝金银花、菊花、黄芩等来清热解暑,但医生告诉笔者,“苦寒能泻火,久服之易伤脾胃。”对于体质较强、易上火的人群效果较好,但如果使用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宜久服,否则会因其苦寒伤胃,引发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症。

      医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在三伏天可以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绿茶都能解热祛暑。不过苦味食物大都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2016-08-02 1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