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累了一天,晚餐要么不吃,要么是胡吃海塞,这样是很容易患上疾病的,都说晚餐吃少,但不是不吃,合理的饮食是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对此,晚餐是一定要吃的,而且还是有原则的吃,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1、晚餐宜早不宜晚
大多家庭的晚餐时间在7点左右,还有的人从不回家吃晚饭,下班后就开始每天的“应酬”,吃喝几个钟头,才腆着肚子、晃着身子各回各的家。更有加班熬夜的人,把晚餐和夜宵放在一起,吃完后马上睡觉。其实这些不好的习惯会引起很多疾病。
一般来说,进餐后4—5小时是人体的排钙高峰期,但按照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这时候已上床入睡,于是就导致尿液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养生专家建议,晚餐的最佳时间应在晚上6点。
2、晚餐宜吃少睡眠好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因为晚餐后就没有其他活动了,再加之进食时问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B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3、餐后宜少进食
有不少人喜欢在晚餐后吃些水果、甜食或者是油炸食品,把这些当作零食边看电视边吃,其实,这种习惯不利于消化。还有人喜欢在吃饭时饮酒,这更是坏习惯,因为过多的酒精在夜问会阻碍新陈代谢,因酒精的刺激胃得不到休息,导致睡眠不好。因此,晚餐后尽量不要吃东西,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减轻肠胃负担。
4、晚餐宜吃素疾病少
据科学研究表明,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硫化氢等毒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而且摄人过多脂肪,还会使血脂升高。因此,营养专家建议,晚餐最好以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清淡食物为主,因为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可以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发挥镇静安神作用,更有助于睡眠。
2016-06-21 17: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