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提早做好预防 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调查显示,在去年筛查的300多名早产儿中,有10%的人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因此专家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一般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的,其中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的。

      提早做好预防,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眼科专家表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抢救、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下来,因此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婴儿也将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视力2020项目”已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定为高、中水平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

      二、眼科专家介绍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较复杂,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遗传、感染、酸中毒、贫血等多种影响因素。

      三、眼科专家解释,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40周出生,此时婴儿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虽然还会继续发育,但却很容易发生病变。另外,对早产儿的用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对早产儿用氧过度或过浓会引起血管收缩,在视网膜没长好血管的地方就会出现缺氧,促使血管乱长,引发病变。这也是近几年不少家长与医院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因此,国家卫生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对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四、据介绍,目前卫生部已发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规定“对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周-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五、眼科专家表示,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治疗上会有很好的效果,基本上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能使患儿视力完全不受影响。专家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对很多早产儿进行跟踪,在临床中,早产儿生长到37周、38周是病变的高发期。但对一些早产儿来说,38周之后的时间也不能疏忽。在眼科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新生儿,到44周后才出现了病变症状,由于第一时间得到了治疗,这孩子的眼睛没有受到影响。

      温馨提醒: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致盲重在定期随诊,要早发现早治疗,许多病变是可以治好。但是如果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疾病进入晚期,患儿丧失了手术的机会,最终可能会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留下终生遗憾的。

    2016-06-13 15:23:2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