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的提高,但与之相伴随的疾病也逐渐增多,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约有十多万名婴儿出生,其中就有近万名为早产儿。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尽管如此我们家长朋友也不要着急,治疗及时可挽回视力。
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占三分之一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但有的孕妇由于身体、胎儿、环境等原因,宝宝没能等到37周的胎龄就出生,这类婴儿叫早产儿。专家介绍,随着二孩政策落地,高龄妈妈也明显增多,近十几年随着各项医疗技术水平(包括辅助生殖技术)的普遍提高,早产儿的出生率和成活率不断上升,早产儿在新生儿中所占比例出现增多现象。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为例,在新生儿科住院的两千多名新生儿,约三分之一不足月就生下来。
首次筛查时间:出生后第4~6周
专家介绍,由于视网膜病的发病时间和病情的加重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早产儿的家长要记住定期带宝宝上医院做视网膜病筛查,看看宝宝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一般来说,大多数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患者会在出生后的第4到第6周发病,第6到第8周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便可在第10到第12周出现失明。专家介绍,有些特殊早产儿的发病时间会更早,在出生后第2周开始发病,到第4周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不治疗第6周就会失明。这种特殊病例容易发生在视网膜发育严重落后于胎龄的早产儿身上,他们大多数孕周小于31周,这类小患者的病变可能发展会非常快,容易失明,及时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回访可防漏网之鱼
专家提醒,有不少家长以为第一次筛查完没事后就放心了,因此不重视定期回访。多数早产儿筛查一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只要早产儿视网膜未发育完善都有可能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虽然说大多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时间是出生后第4到第6周,但有少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时间可能在第6周以后,所以遵从医嘱定期回访非常重要,有不少的病例就是因为没有定期回访而导致最后发生视网膜病变而致盲,给孩子和家人带来终生遗憾。
有一对出生在粤西的早产双胞胎,孕32周早产,出生时一胎体重1.23公斤,另一胎1.31公斤。放在温箱里“保养”一个月后,达到36周时出院回家,当时医生嘱咐一个月后得回院复查。由于家长疏忽大意,等到两个月后才带宝宝回医院检查。这时,发现宝宝的眼睛中央明显发白,医生检查后确定小孩视网膜已经发生了全脱离,但此时已错失最佳的治疗机会。一个完全失明,另一个经过治疗最后也只能保住一点残存视力。如果胎龄是34周以上的,第一次筛查没事的话,建议4周后回访;如果胎龄小于34周,建议初筛后两周便需回院重新筛查。
治疗及时规范可挽回视力
如果早产儿不幸被检查出有视网膜病的话,如何治?专家介绍,此时要加紧及时治疗。一般来说医生会判断早产儿是否达到了治疗标准,假若达到了阈值期或者阈值前期,会给他做手术。因为如果不做手术的话,视网膜病变会持续加重,很有可能发展下去导致失明。
温馨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莫着急,治疗及时可挽回视力。只要家长朋友们为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那么就一定有康复的可能的。
2016-06-13 15: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