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祖国医学称之谓“胬肉攀睛”,俗称“攀睛眼”。以目中瘀肉由内眦角横贯白睛,侵攀黑睛为特征。《审视瑶函》曰:“此症多起气轮,有眼如肉,或如黄油,至后,渐渐厚而长积,赤瘀胬起,故曰胬肉。”中医认为本病为纯热之证,有虚实之分。实热宜清,虚热宜滋阴,兼风邪者,宜祛风清热。发展迅速,药物治疗无效者,宜手术治疗。无论虚实,均应配合局部点眼。
中医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
1.心肺风热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栀子胜奇散(《原机启微》)加减。白蒺藜(炒)12g,蝉蜕12g,谷精草12g,甘草12g,木贼草12g,黄芩12g,菊花12g,草决明12g,山栀12g,川芎12g,荆芥税12g,羌活12g,密蒙花12g,防风12g,蔓荆子12g,若眵多便秘者,去密蒙花、羌活加大黄。
2.脾胃实热
治法:泻热通腑。
方药:泻脾除热饮(《银海精微》)加减。黄芪10g,防风9g,茺蔚子12g,桔梗6g,大黄10g,黄芩12g,黄连6g,车前子15(包),芒硝10(冲)。体不虚者去黄芪,加玄参、夏枯草,以加强泻热散结之功。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2g,黄柏12g,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5g,丹皮12g,泽泻12g,云苓12g。或兼服甘露饮(《和剂局方》)。生地15g,熟地15g,茵陈12g,黄芩12g,枳壳10g,石斛12g,枇杷叶10g,甘草3g,天冬15g,麦冬15g。若心烦失眠重者,可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等。
点眼疗法:用于胬肉无须手术或术后防其复发者。除前述外用药物外,下列药物可选用。
(1)使君子藤:以刀劈开,取流出汁点胬肉,每日2次。
(2)鲜鹅不食草适量,捣汁澄汁煮沸加冰片,少许,调匀后点胬肉上。每日1~2次。
(3)乌梅一只,轻粉、冰片各少许,共研极细未,点胬肉上,日1~3次。
(4)杏仁去皮尖,白蜜各适量,共研膏,少许点胬肉上,日1~2次。
(5)浮萍适量,冰片少许,共研极细,点胬肉上,日1~2次。
(6)硼砂3g,冰片少许,共研极细,点眼日1~2次。或加胆矾3g,制法如上。
(7)葳蕤仁6g,青盐3g,猪胰30g,捣研极烂,少许点眼,日1~2次。
(8)磠砂、风化硝、冰片各6g共研极细未,少许点胬肉上,痛甚者以生理盐水冲之。
2015-01-08 13: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