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车轮,总是在徐徐的前进,谁也不能阻挡。悄然间今年的冬至已经过去,而冬至前后又被人们誉为进补的较好时期,然而冬至养生主要包括起居和养心、药物、饮食以及进补禁忌等五个方面。下面小编就针对饮食和进补禁忌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冬至饮食进补两原则
冬至饮食进补两原则
一、审慎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如果在冬季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而在适宜冬季进补的食品当中,中医又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天寒地冻,优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都可以在冬季作为进补的佳品来食用。但是过多地进食这些温补类的食品,非常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和偏温的特性,也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种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二、进补禁忌
1、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以及患有关节炎的病人,在严冬季节里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的去食用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完狗肉后千万不能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内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在肠内停留时间加长,所以就极易被人体吸收。
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而不虚就正常饮食即可,当然还要分清补品的性能以及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的主要作用就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类型的补法也不一样。
温馨提示:冬至时节的饮食调理,一定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相应的选择适宜补益食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进补养生的效果。以古代中医的角度来看,人在不同时间里出生,性格不同,所以对饮食的营养也是不一样的。根据古代五行形相学认为,人体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因为每种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食补也就要因人而异。
2014-12-25 12: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