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渐渐变冷的同时人体机能也在发生着很微妙的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如何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做好冬季疾病的预防工作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专家建议冬季养生需注意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下面小编详细列举了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适当进补。冬天饮食调摄尤为重要。宜选食如羊肉、狗肉、雀肉等温肾壮阳、产热量高的食物,这对虚寒者尤其有益。还可食用一些具有补肾益肾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圆等。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有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因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此外宜常进各类温性热粥,既能祛寒,又可给养,还能疗疾。
2、保温防寒。冬天加衣保温防寒,应随气温下降而逐步加衣,这样可让肌肤机能得到锻炼,能够逐步适应冬天寒冷,能够提高抗寒能力。其次,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冬季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多,既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又要防止室温过低,而且不要忘记定时开窗换气。睡觉不可蒙头而卧,以免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夜间不要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3、养肾御寒。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纳气”,“肾主骨”,冬天应养肾御寒,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在液为唾”,冬日以舌抵上腭,待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能够滋养肾精。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肝胆相照”,膀胱经脉行于背部,寒邪入侵,首当其冲,故冬天应注意背部保暖,以保肾阳。
4、早睡晚起。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以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温馨提示:儿童冬季最常见的疾病有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及哮喘、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疾病,因此家长要主要平时要让孩子多喝水,同时可适当进食一些梨水、蜂蜜水、菊花茶、莲菜、甘蔗等具有清热润燥作用的食物,来防治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家庭养生常识1000例》《四季养生大全集》】
2014-12-11 14: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