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老人饮食中应特别注意的5点事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也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免疫力的下降让很多老年朋友常年忍受着疾病痛苦,这时就更应该注重饮食的重要性。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吃保健品、营养品要有效的多。那么,老人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较好是少食多餐

      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很可能不足,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较好是少食多餐。

      2、主食中应多加杂粮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精米、白面等在人们的主食中起主导地位,而杂粮类食物的消费量却明显减少。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居民杂粮的食用量只有米、面量的十分之一,农村老年人杂粮的食用量相对高一些,但近年来也下降得非常明显。对于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讲,精米、白面虽然口感好,容易消化吸收,但膳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且损失了许多微量营养元素。小米、玉米、紫米、燕麦等粗粮中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也保存了较多的微量营养成分,对控制血脂、血压,预防便秘有益。因此,老年人应该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点杂粮。

      3、每日都应摄入一定量蛋类食物

      老年人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同时食量变小,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相近,特别是**中的蛋白质利用效率高,多种维生素,铁、锌等许多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更加容易吸收。但许多老年人由于担心摄入胆固醇而尽量不碰蛋类食物,也不敢吃肉。这样会造成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使身体变得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其实,像**这样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中还含有卵磷脂等软化血管的健康成分。国外研究表明,即使平均每天吃1个**,也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应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一定量的蛋类食物。

      4、少吃盐,少吃腌制品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钠元素,但是我国居民盐的食用量远远超过我们身体的需要量。老年人由于味觉功能衰退,常会觉得饭菜无味,所以在做饭烧菜时酱油、食盐用量较大。这样做虽然饭菜更有味,但对控制血压却十分不利。建议老年人多吃新鲜蔬菜,少吃盐,少吃腌制品。

      5、坚持食用奶制品很重要

      骨质疏松症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痛苦,而摄入足够的钙可有效地延缓骨质疏松。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天每人的钙摄入量在500毫克左右,仅为推荐量的一半。牛奶、酸奶等奶制品是公认的补钙佳品,同时还可以增加维生素D、维生素A的摄入量,有利于老年人骨骼健康。但我国大多数居民没有饮奶的习惯,老年人更是如此,一些人还因为乳糖不耐受而放弃食用奶制品。因此,老年人应意识到摄入乳制品的重要性,坚持食用奶制品。

      温馨提示:定量摄取合乎营养的膳食,提倡平衡饮食,包括奶、肉、蛋、水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常吃低脂肪、少盐、高蛋白质食物。这样有助预防老年易患的常见疾病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每餐应以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参考文献:《老人延年饮食》《健康长寿饮食指南》】

    2014-05-20 13: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