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季节气候变化多端,是儿童感冒(也叫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据统计,儿童感冒约有75%-90%的病因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感冒时可因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并且时常伴有体温升高,当高烧时可能引起惊厥,经常感冒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家长要重视对婴幼儿感冒的预防。
感冒的传播途径
感冒是由呼吸道传播的。通常引起感冒的病毒和细菌存在于人的鼻咽部,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机会散发在空气中。当孩子吸入这种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后,便容易引起感冒。因此要尽量避免与患有感冒的孩子或成人接触,在发病的流行季节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中去。
感冒的日常预防
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天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宜太大,孩子的衣着要适宜,不要捂得太热。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钱乙提出:“若要小儿安,常耐三分饥和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要让孩子从小多在户外活动,晒晒太阳,这样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另外,感冒的细菌或病毒,还可以由大人的手及奶具直接接触小儿口腔鼻部而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家长感冒时,护理孩子前要洗净双手,最好戴上口罩。
感冒发热怎么办?
小儿感冒时发热是机体防御性的保护反应,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的活动能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只要体温不超过 38.5℃,一般不会对机体内环境造成伤害。若孩子一发热就用药退热,甚至擅自加大退热药的剂量,病儿因出汗过多,水电解质紊乱继而导致虚脱、休克,有的会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甚至发生消化道出血。滥用药物退热还会掩盖病情,干扰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当然,持续高热会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使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胃肠道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那么一旦发热,何时退热,该用哪种退热药好呢?必须掌握好时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是要明确诊断,中、低度发热可物理降热,若病儿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不退,可请医生指导给予退热药。二是病儿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一旦出现高热则需要及时服用退热药,防止出现意外。三是病儿属于中枢性发热的,如大脑退行性病变、甲亢、先天性鱼鳞病、干燥综合征等引起的发热,应用退热药是不起作用的。
孩子发烧后如何护理呢?
发烧的孩子新陈代谢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因此首先要满足病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这时往往孩子消化道分泌液减少,消化酶的活力降低,胃肠道的运动缓慢而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因此要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吃清淡饮食,多喝水或卧床休息。此外,还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足够的湿度。小儿若出汗多时要勤换内衣,多晒被褥。
孩子发烧时要保护眼睛
孩子发烧时体内消耗较大,如果维生素A供应不足,再加上有细菌感染,巩膜(白眼珠)就会因为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而发展瞳孔(黑眼珠)也可能变白而浑浊,甚至失明。护理时应用干净毛巾清除眼分泌物,再滴上眼药水,使角膜不被感染;注意孩子的饮食,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等,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果孩子的眼睛发现异常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感冒咳嗽怎么办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有清扫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气管畅通的作用。所以单用止咳药来制止咳嗽显然是不对的,而应对症消炎止咳。有些肺炎病儿,病情好转时咳嗽反见增多,这是因为呼吸道内稀薄的分泌物需要通过咳嗽反射来清除的缘故。镇咳药则抑制咳嗽反射,阻止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引起痰液堵塞,因此,小儿咳嗽时应尽量不服用镇咳药,而应服用使痰液稀释后容易排出单纯的药物,如甘草合剂、鲜竹沥、富露施、熊胆川贝液等。另外,还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湿化痰液,以利于排痰。
若小儿咳嗽为干咳、无痰,可服用镇咳药。如突然发生呛咳,则往往说明有异物进入呼吸道,这时可以试探性地鼓励咳嗽,通过咳嗽反射将异物排出体外,但不可过份强求,以免发生气管堵塞。对于慢性咽炎的长期刺激形成的习惯性咳嗽,应在炎症消除后,通过加强自我意识控制而逐步减少咳嗽。有的慢性咳嗽是由于小儿气道对某些因素过敏而引起,治疗效果往往不好,需到医院进行系统诊断治疗。
预防咳嗽有方法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首先要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减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的机会,以避免感染。居住房间要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肺炎和感冒的差别
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在发病初期有时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如何判断孩子的感冒是否发展为肺炎了呢?
感冒时由于孩子的肺部未受影响,因此,呼吸的次数和频率是正常的,而当肺部发生感染时,由于炎症累积下呼吸道和肺组织,使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发生障碍,会出现代偿性的呼吸增快以供给体内所需的氧气。因此,通过数呼吸次数和频率可以判断孩子的感冒是否加重发展成肺炎。正常的呼吸次数随小儿的年龄增长而减少,在2个月以上的婴儿,即使感冒发高热,呼吸次数也应少于50次/分,如果是肺炎即使是在早期,呼吸次数也会增快,大于等于50次/分。
另外,肺部感染时,肺的弹性减弱、顺应性差,除常出现代偿性的呼吸增快外,还表现为用力呼吸以供给体内所需的氧气,如吸气时胸部肋间的向下凹陷。
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饮食、睡眠基本正常。小儿感冒也发热,达到38.5℃左右,并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不吃东西,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呼吸困难加重。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其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有时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呼噜”“呼噜”般的痰鸣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如果出现其中大部分情况,即应怀疑小儿得了肺炎,应及早到医院就医。
有些小儿开始是因感冒发热,家长并不在意,到发热持续不退,病情加重才去医院。那么肺炎是高热“烧出来”的吗?其实,发热对肺并没有直接的损害。病儿开始是鼻咽喉部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未及时有效地治疗,病毒细菌便侵犯到下呼吸道——肺部,造成肺炎。发热是感染未得到控制的表现,肺炎是感染的结果。所以,当小孩子感冒发热持续不退时,家长不能只满足于给吃几片退热药,把体温“压”下去就算了,还应及时使用去除病因的抗病原微生物类药物,真正防止肺炎的发生。
2013-01-09 17: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