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发热的原理及类型介绍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一般为36~37℃,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

      分类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99.1~100.4F)

      中热 38.1~39℃ (100.6~102.2F)

      高热 39.1~41℃ (102.4~105.8F)

      超高热 41℃ (105.8F)及以上

      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100.4~102.0F),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

      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按程热分型

      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

      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

      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

      长期高热

      长期低热

    2013-01-08 15:57:06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