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东莞市中医院 2012-11-02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表现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临床多表现为下腹痛、带下增多、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西药治疗那些反复发作的盆腔炎效果欠佳,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的临床优势逐渐显现。根据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痛经、月经不调、经病疼痛、不孕症等病症范围。本病的病因病机,急性期多为热毒炽盛或湿热蕴结,慢性期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结、气虚血瘀。治疗多以中药随证口服为主,兼以外治,酌情选择中药煎剂灌肠、理疗、针灸等治法。
一 急性期辨证多为热毒炽盛或湿热蕴结,临床多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1、 热毒炽盛证:患者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粘稠,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如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2、 湿热蕴结证:患者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痛,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如下:金银花、甘草、当归、赤芍、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贝母、防风、白芷、陈皮、乳香、没药、薏苡仁、冬瓜仁。
二 慢性期患者虽余热未清,或残有热毒,但热势不重,瘀滞与湿邪并存,治以清热利湿化瘀,瘀结日久,酌以软坚散结。
1、 瘀热瘀结证:患者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月经期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银甲丸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如下: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 气滞血瘀证:患者少腹部刺痛或胀痛,经行腰腹部疼痛加重,经量多有血块,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涩。治以膈下逐瘀汤,如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3、 寒湿凝滞证:患者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月经错后,经量少,色黯,带下淋沥就,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治以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如下: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4、 气虚血瘀证:患者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血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胃纳差,食少;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治以益气健脾,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如下: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
盆腔炎治疗疗程较长,容易反复,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生育期妇女要坚持个人保健卫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解除思想顾虑,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酌情加用中药外敷及灌肠治疗辅助治疗。我院有院内制剂“灌肠一号方”及中药双柏散外敷,临床疗效确切。
高钙血症与内分泌疾病
高钙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只要血钙高于正常值,都需要做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当血钙高于3.5mmol/...
肩周炎的误区
不少中老年人经常主诉活动时肩关节疼痛或僵硬,他们有着同样的主诉和症状,当肩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时疼痛或无力,...
《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有一段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秋季养生防肺燥(刘石坚)
【刘石坚 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学会终身理事、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深秋时节,天气干燥,...
浅谈宫颈糜烂的诊断和治疗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是妇女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已婚已育妇女中,其发病率高达40%-60%,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