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第2天,嘴里那层白膜,像块发霉的奶酪,贴在牙洞边上.不疼,也不肿,就是看着别扭。舔一下,滑滑的,有点黏.有人说这是正常现象,是愈合的开始。也有人说,小心感染.网上乱七八糟的说法一堆,看得人心里发毛。
其实我也没多紧张。毕竟拔的是颗智齿,早就痛得不行了,牙医说再不拔,旁边的牙都要遭殃。打麻药的时候手抖了一下,针头扎进去那一秒,脑子一片空白.然后就是“咯嘣”一声,骨头断了?还是牙根裂了?反正东西被拽出来了。血流了一嘴,棉球咬了快一个小时,下巴都酸了。
第2天早上漱口,发现伤口那儿盖着一层白。不是脓,不像血块,也不是食物残渣。它就那么安安稳稳地趴在那儿,边缘微微翘起,像旧墙皮要掉不掉的样子。刷牙不敢碰,怕弄掉它......又怕不刷,细菌滋生.真是左右为难.
查资料看到说这叫假膜,组织修复的一部分。可另一个帖子说,白色要是带臭味 变黄绿,就得赶紧去看.我没闻出什么怪味,但心里还是打鼓。有时候觉得没事,有时候又觉得是不是该吃点消炎药?药盒翻出来,阿莫西林,剩了几粒,以前喉咙发炎用过的.吃不吃?吃了怕乱用药,不吃又怕拖成大问题.
吃饭成了难题。左边不能嚼,右边又总觉得牙缝卡东西。喝粥吧,稀得像水,咽下去没感觉。面条太烫,碰到伤口一激灵。干脆啃面包?结果碎屑全钻进牙洞里,拿牙签挑了半天,越弄越疼。后来索性饿着,下午才泡了碗麦片,凉了才敢喝。
说话也有点不利索。舌头老往那边偏,好像非得去确认那块白还在不在。同事问我是不是嘴歪了,我说刚拔牙,正常。他点点头,又补一句:“听说有人拔完发炎,脸肿得像馒头。” 我笑了一下,心里却咯噔一下。
第3天照镜子,白膜还在。颜色没变,范围也没扩大。轻轻用舌尖推了推,纹丝不动。反倒刺激得牙龈一阵酸胀。想起小时候摔破膝盖,结的痂也是这样,灰白灰白的,抠掉会流血,留疤。现在这层膜,是不是也一样?身体自己在修,外人别瞎掺和?
可总归不踏实!朋友说她上次拔牙,三天就结硬痂了,我的怎么还软趴趴的?每个人的恢复节奏不一样吧.也可能是我这颗牙长得邪乎,横着长,医生挖了好一阵子,创面大。那血窟窿现在填着这块白,算不算一种保护?
有次打哈欠,张大嘴,突然感觉那膜松了点。吓得我立马闭嘴,生怕它掉了。晚上做梦还梦到它脱落了,牙洞变成黑洞,往里灌风。醒来第1件事就是照镜子——还好,还在.
其实最怕的不是疼,是那种不确定!明明没剧烈痛感,也没发烧,可就是心里悬着。就像衣服上有个小破洞,知道不大,但总想遮住,怕别人看见......这种心理负担,比肉体还磨人。
家里老人说,抹点蜂蜜能消炎。我犹豫半天,没敢试。万一惹细菌进去呢?又有人说盐水漱口好,我就兑了温盐水,小口含着,不敢使劲咕噜。一天五六次,牙龈倒是清爽了些,但那层白,依旧固执!
第4天,终于敢吃点软饭了。蒸蛋,豆腐,煮烂的青菜。咀嚼时小心翼翼,像在拆炸弹。饭后漱口成了仪式,轻柔得像给婴儿洗脸。牙刷毛尖都不敢碰伤口,只在外围扫两下!
渐渐地,开始习惯它的存在。那层白,不再那么碍眼了。甚至有点感激——至少它挡着,灰尘饭渣进不去。也许这就是身体的智慧?不需要懂原理,只要别作死去抠它就行。
某天刷牙,无意中蹭到边缘,一小片白膜翘起来,随水流冲走了。没出血,也不疼。剩下部分依然贴着。这才意识到,它可能正在慢慢更新,像蜕皮一样,旧的脱落,新的生成。
一周过去,脸完全不肿了!开口幅度恢复正常。那层白淡了些,质地也变硬了。摸上去,更像一层薄壳。医生说两周才能基本愈合,现在才刚开始。急不得。
回头想想,当初盯着那层白胡思乱想,其实大可不必。身体自有它的节奏。你越慌,它越慢.你不理它,它反而悄悄好了。
当然,如果哪天真开始跳着疼,脸又肿起来,那就另说了.但现在?算了,随它去吧.
想了解更多“拔牙第2天又一层白色”的知识? 记得照顾好自己. 身体是根本,别等生病才后悔. 每天精神足,走路才有劲儿。 笑一笑,心情好,健康自然来. 好习惯要坚持,别熬夜,别乱吃。 累了就歇,不舒服别硬扛。 身体的小毛病,都是提醒你该注意了。 及时调整,才能少受罪。 愿你每天都元气满满!
2025-10-16 11: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