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婴儿得中耳炎的表现

    小孩耳朵不舒服,有时候大人根本看不出来。特别是小婴儿,不会说话,只能哭闹 扭头 抓耳朵!中耳炎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拖久了可能影响听力,但也不是一发现就得住院那种吓人程度。

    宝宝最近老是半夜突然哭醒,怎么哄都不行。白天倒是能吃能睡,就是一躺下就哼唧。你摸他耳朵,没红也没流脓,可他就是不让碰。这种情况,说不定就是耳朵里出问题了。中耳炎早期,外面看着好好的,里面已经肿起来了。

    感冒之后容易得这个病。鼻塞 流鼻涕,尤其是躺着喝奶的时候,奶水反流进咽鼓管——那条连着鼻子和耳朵的小通道——细菌就顺着上去了。耳朵里积了液,压力一大,宝宝就开始难受。有些孩子会一直摇头,像耳朵里进了水那样甩脑袋。有的干脆不肯吃奶,因为 sucking 的动作会让耳朵更疼。

    不是每个孩子都抓耳朵。有的就是烦躁,睡觉不踏实。夜里翻来覆去,刚睡着又惊醒。你抱起来拍拍,好了几分钟,一放下又开始哼.体温可能有点高,但也不一定发烧。低烧三十七度八 九,家长常常以为是着凉,没往耳朵想......

    还有的表现是反应变迟钝。比如以前叫名字会转头,现在好像听不见。或者对声音特别敏感,电视一响就哭。其实不是听力全没了,是耳朵闷住了,像坐飞机时那种“堵住”的感觉。小婴儿表达不了,只能用情绪告诉你:我不舒服。

    有时候耳朵会流东西。黄色的 带点血丝的液体从耳道出来。别慌,这可能是鼓膜撑不住,破了个小口,把积液排出来了.反而孩子第2天精神好了,不哭了。但这不代表不用管,破了还得恢复,而且啊有可能反复。

    治疗方面,医生一般会看情况。两岁上面的,轻的话先观察几天,不一定马上用抗生素。可婴儿不一样,免疫系统弱,医生通常建议早点用药。阿莫西林这类药常见,但按剂量吃够天数.有人一看不哭了就停药,结果没几天又复发。

    滴耳朵的药水不是随便用的.如果鼓膜破了,有些药不能进耳道。得医生判断后开合适的。自己买药瞎滴,搞不好伤耳膜。

    预防这块,注意喂奶姿势。别让宝宝平躺着喝,尽量半坐或斜抱。奶瓶别塞太满,控制流速。感冒期间多清理鼻腔,但别使劲抠。家里空气别太干,加湿器用一用,减少鼻黏膜刺激。

    也别说“只要感冒就会得中耳炎”,不是这么肯定。有的孩子体质就是不容易堵,有的稍微受凉就耳朵遭殃.个体差异大,别一听别人家娃得了,自己就开始紧张。

    还有,洗澡水进耳朵真不至于直接中耳炎。外耳道和中耳隔着一层膜,水进不去那么深。除非本来就有感染,再泡水可能加重。正常洗头洗澡没问题,擦干外耳就行。

    最怕的是反复发作。一个月来两次,耳朵老有积液,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因为听不清,学说话就慢!这时候得重视,定期复查,必要时做听力测试。

    别等孩子耳朵流脓才去看。早一点干预,恢复快。哪怕只是怀疑,带去听听也好。医生拿个小镜子一照,几秒钟就知道有没有红肿。

    也别一听“中耳炎”就觉得孩子身体差。婴幼儿咽鼓管短 平 宽,本来就比成人容易逆行感染。这是生理特点,不是免疫力低下.随着长大,发病率自然下降。

    最后提一句,抗生素不是全能......病毒性的中耳积液,吃了也没用.得靠身体自己吸收。但怎么区分?没法在家判断。还是得专业的人来看。

    留意异常行为。睡眠 进食 情绪上的变化,结合起来看。单一症状不一定说明问题,但几个凑一起,就得留个心眼。

    有时候你觉得没事,其实是你没注意到细节。比如孩子吃奶时总松口,换边,或者咬乳头——这些小动作背后可能藏着耳朵痛。

    别自己吓自己,但也别不当回事。平衡点在这儿......

    这就是关于“婴儿得中耳炎的表现”的内容了。希望你每天都能吃得香,不挑食,营养均衡。这样身体才有劲儿,做事也不容易累。健康小贴士:每天抽空安静地坐一会儿,让自己放松一下。

    2025-10-13 0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