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里像卡了根刺,咽口水都费劲。有时候半夜醒来,干咳几声,声音嘶哑得自己都不认得。慢性咽炎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一旦急性发作,真能让人坐立不安.
早上刷牙,恶心感猛地涌上来,喉咙深处一阵发紧。照镜子看,咽后壁红得发亮,淋巴滤泡一粒粒冒出来,像被谁撒了一把沙子......这时候才意识到——坏了,又犯了!
其实平时也注意,不抽烟,少喝酒,空调房里放杯水。可谁知道哪天吹了冷风,吃了顿火锅,或者连着开会讲了一下午的话,它就突然炸了.不是发烧,也不是感冒,就是喉咙不对劲。吞咽像在磨砂纸,说话像含着一口热粥.
有人觉得是上火。去药店买清热解毒的药,板蓝根冲一大杯,苦得皱眉。可这玩意儿吃三天,没见好,反而更干了。也有偏方,盐水漱口、蜂蜜水 梨炖川贝……试过一堆,有的管两天,有的压根没用。
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拿个小棍子压舌头一看,“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语气平静,好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开点药,含片 消炎的、喷雾,还有那种写着“清热利咽”的中成药。叮嘱:少吃刺激的,别熬夜,少说话.
话是这么说。可工作堆着,客户等着,电话一个接一个。哪能不说?喉咙越说越哑,哑到最后几乎出不了声。这时候才后悔,早干嘛去了。
最烦的是反复。好了两周,以为过去了。结果某天吃了点辣,或者办公室新换了地毯,味道刺鼻,第2天喉咙又开始痒。清嗓子,咳两下,完了,熟悉的灼烧感又来了。
有些人拖着拖着,变成习惯性清嗓。一天几十次,旁人听着烦,自己也控制不住。喉咙像有个开关,时不时就得按一下。同事侧目,还以为你有情绪。其实只是难受,想缓解那股异物感。
还有的人开始怀疑是不是长了什么东西。网上搜症状,越看越怕。滤泡增生算不算癌前病变?咽干会不会是肿瘤?吓得睡不着,第2天赶紧去医院复查.医生再看一眼:“还是老问题,没变.”
治疗上,真没什么神奇办法。抗生素不能乱用,毕竟多数不是细菌感染。激素类药物更不敢碰。最后还是回到老三样:休息 忌口、对症用药。
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根本做不到彻底休息。请个病假不容易,老板眼神就不对。于是边吃药边上班,边咳嗽边写材料。身体在抗议,脑子还在转。
环境也是个问题。北方冬天干燥,暖气一开,空气像沙漠。南方潮湿,霉味重,灰尘多。住楼房,通风不好,厨房油烟串味。这些都可能刺激咽喉,防不胜防。
喝水是有用的。温水好,小口喝,保持喉咙湿润。但开会时不敢多喝,怕中途上厕所。等散会猛灌两杯,已经晚了。黏膜早就干得发紧.
饮食上,辛辣、油炸、烧烤,全都得避着。可朋友聚餐,推杯换盏,你不吃一点,显得不合群。夹一筷子辣菜,当时爽了,夜里遭罪.后悔也没用。
也有心理因素。压力大的时候,喉咙特别容易不舒服。焦虑、紧张、睡眠差,全都写在嗓子上。明明没感冒,就是咳个不停.去看心理科,人家说可能是躯体化反应。
但这说法听着玄乎。自己清楚,喉咙是真的疼,不是装的.可你说完全是心理问题吧,也不对。它是身体和情绪夹击的结果,分不清谁先谁后.
最难熬的是夜间.白天忙起来忘了疼,一静下来,注意力全在喉咙上.躺下后,回流的胃酸有时往上爬,烧得咽部更厉害。枕头垫高一点,好受些。可翻身又滑下去,反反复复。
有人建议做雾化。家用的小机器,加点药水,吸十几分钟。确实舒服点,黏膜润了,咳嗽减少.但麻烦,每天定时定量,坚持一周还好,久了就懒了。设备搁角落积灰。
运动呢?有人说锻炼增强免疫力。跑跑步,出出汗,身体活络了,炎症也好得快......可真跑起来,呼吸急促,冷空气一激,反而咳得更凶......室外雾霾天,干脆不敢出门.
就这样,拖拖**,好一阵坏一阵。像天气,阴晴不定。你以为春天来了,一场倒春寒,又把你打回原形。
最无奈的是,这病治不断根.医生都说“慢性”,意味着长期存在。你能做的,只是控制发作频率,减轻症状。指望彻底痊愈?难。
但也别太慌。它不致命,不影响寿命。只是提醒你:身体在超负荷运转,该调整了。说话别太猛,生活别太赶,情绪别总绷着。
有时候想想,现代人哪个没点慢性毛病?颈椎、肠胃、睡眠……咽炎不过是其中之一。它来得悄无声息,走也走得慢......重要的是学会和它共处。
比如,包里常备一瓶水,几片含片。开会前提醒自己少说多听。回家第1件事,脱外套,倒杯温水。不舒服了,别硬扛,早点休息。
它不是敌人,更像是一个老朋友,时不时敲敲门,提醒你慢下来。虽然方式有点烦人,但出发点未必坏。
喉咙还是会干,还是会痒。清嗓子的习惯一时改不掉。可比起从前天天犯,现在间隔长了,发作轻了......也算进步。
生活就是这样,一边修复,一边磨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只有日复一日的小心对待。
明天还得开会。希望嗓子撑住。要是实在说不出话,那就写吧。笔和纸,总不会哑。
自己的身体,自己得负责。 多了解“慢性咽炎急性会转”,有好处。 愿你少些烦恼,多些笑容. 身体要越来越棒. 动一动筋骨,吃点清淡的,对身体好。 健康小提示:每周出门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
2025-10-11 0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