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开始哭闹,嗓子疼得连奶都不肯喝。夜里发烧,脸红扑扑的,小手一直摸着喉咙.你心里一紧——这该不会是咽炎吧?其实,急性咽炎在幼儿里挺常见,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娃娃。
冷空气一来,早晚温差大,穿少了容易着凉。穿多了出汗,风一吹又受寒.就这么来回折腾,抵抗力稍微一弱,病毒就找上门。幼儿园、游乐场、小区楼下,哪个地方不是人多嘴杂?一个咳嗽,一个打喷嚏,飞沫飘在空中,娃张嘴呼吸一下,病菌就进去了......
有时候不是外面来的,是自己身体里的“老熟人”作乱。比如扁桃体有点慢性炎症,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哪天累了 睡得晚了,它就开始闹腾。一发炎,喉咙红肿,吞口水都像刀割。孩子只会哭,说不出哪儿疼,只能靠大人观察:吃饭慢了,总流口水,说话声音变哑,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
细菌也掺和这事。链球菌那类家伙,悄无声息钻进咽喉,引发化脓性变化。这时候不只是红,还可能看到白点,扁桃体肿得像两个小馒头。体温一下子飙到三十九度,脸烫手,精神萎靡,有的还会恶心、肚子痛。家长一看,慌了神,赶紧抱去医院。
还有种情况容易被忽略——过敏。春天花粉多,秋天尘螨活跃,有些娃对这些特别敏感。鼻腔堵了,只能用嘴呼吸。嘴巴张久了,咽喉干燥,黏膜受损,病菌趁虚而入。你以为是感冒,其实是过敏打的掩护,后面跟着咽炎一起发作。
饮食也有关系。冰淇淋吃得停不下来,从冰箱拿出来就塞嘴里。冷热交替刺激,咽喉血管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扩张,黏膜受不了。再加点上火的东西,薯片、辣条 油炸小吃,虽然不是主食,但偶尔吃一次,也可能让喉咙“起火”.特别是那些本身体质偏热的孩子,一点引子就能烧起来。
空气太干也麻烦.北方冬天暖气足,屋里湿度不到30%,嗓子整天像被砂纸磨。南方回南天湿是湿了,可霉味重,细菌繁殖快!不管干湿,只要空气质量差,咽喉首当其冲。开空调懒得通风,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病毒待得舒舒服服。
话说回来,有些家长一见发烧就急着用药。退烧药、抗生素一股脑儿上。其实病毒感染占大多数,用抗生素没用,反而扰乱肠道菌群。孩子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过度干预,下次真遇到细菌感染,药都不太灵了。
预防这块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衣服别穿太多,出汗及时擦干换内衣。出汗后别对着风口站,尤其吃完饭那会儿,血液都在胃里干活,脖子一凉,寒气直往里钻。喝水要勤,温水好,别等渴了才喝。喉咙润着,黏膜才有防御力。
家里有人感冒,尽量隔离。别亲孩子的嘴,共用餐具更不行。成人口腔里的细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大敌!玩具定期清洗,毛绒娃娃放太阳下晒,灰尘藏得多的地方,最容易滋生微生物。
有次邻居家小孩,四岁,半夜咳醒,声音嘶哑像小狗叫。妈妈以为是普通咳嗽,贴了止咳膏药。结果第2天喘上了,送医院说是急性喉炎,差点堵住气道。咽炎听着不严重,可发展快,尤其小年龄孩子,喉咙本来就窄,肿一点空间就没了。
别轻视。持续高烧超过三天,喝水都吐,嘴唇发干,尿量明显减少,这些信号得重视。还有孩子呼吸时肩膀耸起来,脖子前伸,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说明已经费力了.这时候不能再拖。
治疗嘛,医生看情况开药。消炎的、抗病毒的,该用就得用。关键是护理......饮食清淡,粥、面条、蒸蛋,别给坚果 饼干这类硬的.水要少量多次喂,杯子比奶瓶好,避免呛咳。房间保持安静,光线不要太亮,让孩子多休息。
奇怪的是,有些孩子反反复复发作。一年五六次,家长愁得不行。这时候得想想是不是环境问题。是不是家里总有人抽烟?哪怕不在孩子面前抽,衣服上的残留物也能刺激呼吸道.或者住一楼,潮湿,墙角发霉,空气中全是孢子。换地方住一阵,说不定症状就轻了。
还有睡眠不足的!晚上十点以后才睡,早上七点起,白天活动量又大。身体没时间修复,免疫力自然跟不上。长期这么耗着,小病不断,也就不足为奇。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以前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总在换季时生病。后来发现是幼儿园午睡毯子太薄,窗户又没关严.别的孩子盖厚的没事,他体质弱,夜里着凉,第2天准发烧。换了厚毯子,加了个挡风的小帘子,情况好了很多。
你看,咽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像一根线,牵出一堆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身体状态的问题。找到那个“结”,才能真正缓解。不然治好了这次,下次换个由头再来一遍。
孩子喉咙红,不一定就是咽炎.口腔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早期,表现都类似。得看有没有皮疹,有没有腹泻,发烧模式怎样。不能光凭经验判断,否则容易误事。
别大意,也别过度紧张。留意孩子的日常反应,保持生活规律,多数情况下能扛过去。要是反复发作,别只盯着药,回头看看生活细节——也许答案就在那件没及时换的湿衣服里,在那扇忘了关的窗背后,在那一口贪吃的冰激凌中。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幼儿急性咽炎怎么引起”》,想跟你聊几句。每天抽点时间动一动吧,哪怕是散散步也好。运动一下,身体会舒服很多。小提醒:开开心心过日子,别让烦恼缠着你,身体自然会更好!
2025-10-07 19: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