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突然疼得像刀割,吞口水都费劲.那天早上还好好的,中午吃完饭就开始发热,体温计一量,三十八度五。没感冒症状,不流鼻涕也不咳嗽,就是嗓子眼火烧火燎。照镜子一看,咽部红得发亮,还有几个小白点,米粒大小,散在软腭和扁桃体附近。心里咯噔一下——这该不会是疱疹性咽炎吧?
成人得这个病的真不多见。小时候听说过小孩容易中招,一幼儿园一片片地发烧,原来都是这玩意儿闹的。可我三十好几了,居然也摊上这事。一开始以为是普通上火,吃了两顿清热解毒口服液,结果烧没退,反而头疼得厉害,吃饭完全没胃口,连喝水都像在受刑。
去医院挂了个号,医生拿压舌板一瞧,说:“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语气平静得好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开了一堆药:抗病毒的 退烧的 含片 漱口水.没让输液,说能吃能喝就不用住院。回家路上太阳晒着,人晕乎乎的,脑子里乱七八糟地想:明明最近也没熬夜,饮食也算规律,怎么就轮到我了?
其实这病说白了就是柯萨奇病毒或者肠道病毒惹的祸。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潜伏期三到五天。成年人免疫力看着强,但压力大 疲劳 作息紊乱的时候,防线照样塌。我那阵子项目赶工,连续两周凌晨睡觉,吃饭靠外卖凑合。身体早就在报警,我只是没听懂。
最难受的是第3天。高烧反复,吃了退烧药四个小时后又爬上去......口腔里的小水泡破了,形成溃疡,边缘红,中间灰白。说话含糊,别人听不清还以为我醉了。老婆看不下去,煮了点小米粥,凉到温的才敢喂一口。喝完还得马上漱口,不然食物残渣刺激创面,疼得直抽气。
有次半夜渴醒,摸黑去厨房倒水,不小心碰倒杯子,碎了一地。蹲下捡的时候眼泪差点掉下来——不是因为划伤手指,是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成年人生病特别尴尬,不能喊痛,还得装作没事。请假条写“急性咽炎”,领导点点头,其实谁知道背后疼得多狠。
大概第5天开始好转。烧退了,溃疡面结痂,虽然还是有点异物感,但至少能吃软面条了。刷牙时发现喉咙没那么红了,照镜子甚至能笑一下。恢复期最怕复发,不敢吃辣,不敢喝酒,连热汤都不敢太烫。水果只敢挑熟透的香蕉和苹果泥,橙子柠檬想都别想。
这病没有速效药。抗生素没用,毕竟是病毒性的!网上有人说打干扰素快,但我没试。医生也说没必要,自限性疾病,扛过去就好。单一要注意的是并发症——极少数会引发心肌炎或脑膜炎。发烧超过三天不退,头痛剧烈 心慌胸闷,就得赶紧回医院。
身边朋友听说我得这个,一脸惊讶.“大人也会得?”“我以为只有小孩才中招。”其实临床上每年都有成年病例,只是被误诊成扁桃体炎、化脓性咽炎的情况不少。血常规一查,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再结合症状,基本就能判断。
治疗过程挺磨人。药按时吃,水慢慢喝,话尽量少说。嗓子需要安静.家里人别老问“好了没?”“能不能吃东西了?”这种问题只会增加心理负担。最怕别人说“你看起来挺精神啊”,殊不知表面镇定,内里还在熬。
康复后倒是明白一件事:身体真的会记账......你欠它的休息 营养 情绪稳定,迟早要还。以前总觉得年轻扛得住,现在知道,免疫系统也会累。它不声不响工作十几年,一旦崩溃,反应来得又急又猛。
后来翻资料看到,夏季是高发期,尤其六到八月。潮湿闷热,病毒活跃。办公室空调开得足,人挤人开会,空气不流通,最容易交叉感染。我那段时间天天坐地铁,车厢里有人咳嗽也不戴口罩,估计就是在那时候中的招。
现在出门包里常备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开会前擦擦桌面扶手。水杯不共用,餐具自己带。不是矫情,是吃过亏才知道防患于未然。有时候同事聚餐,大家抢着夹同一盘菜,我心里嘀咕,但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多喝点热水——尽管知道这招作用有限!
话说回来,这病来得凶,走得也干脆。两周左右基本全好。留下一点后遗症:对喉咙不舒服特别敏感。稍微干痒就觉得又要发作,其实是心理阴影。偶尔做噩梦,梦见满嘴溃烂说不出话,在人群里拼命挥手却没人理。
痊愈那天特意称了体重,轻了四斤。全是脱水加吃得少.镜子里脸瘦了一圈,眼下青黑。对着自己苦笑:这算不算一种另类减肥?代价太大,一次就够了。
其实很多成年人第1次经历这种病,都会措手不及!不像感冒有经验,这玩意儿突然袭击,毫无预兆。等你知道怎么回事,已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提醒一句:夏天来了,别贪凉,别硬撑,累了就歇。喉咙痛别硬扛,早点照镜子看看,要是发现小白点,别犹豫,去医院。
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可谁愿意在床上躺一周,靠稀饭度日,连说话都疼得皱眉呢?
最后,你了解“成人急性疱疹性咽炎”了吗?祝你每天都能睡个好觉,不做噩梦,也不被吵醒。好睡眠才是健康的基础。小提醒:别熬夜太晚,该休息时就休息吧.
2025-09-25 15: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