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晒,水泥地都烫脚。孩子在院子里跑两圈,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子,额头冒汗,气喘吁吁。这时候你还在想“没事,出出汗排毒”?别等娃晕倒在树荫下才后悔。
中暑不是小事。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系统还没发育好,散热慢,吸热快。太阳底下待半小时,可能就扛不住了。你以为他们穿得少就凉快?错了。皮肤暴露太多,反而更容易被晒伤,体温升得更快。
空调房里窝太久也不行。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整天关窗关门,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慢慢爬升,湿度也高,闷得像蒸笼。孩子动不动就烦躁、哭闹 没精神。这其实是轻度中暑的前兆。
你知道吗?中暑分好几种。有的孩子只是脸通红、出汗多,还能说话,这是先兆。再严重一点,开始头晕、恶心、站不稳,话都说不利索。最危险的是热射病——体温飙到40度上面,皮肤干烫,不出汗了,意识模糊,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几分钟就能出事。
别等到出事才紧张。平时就得留个心眼.大中午别带孩子去广场玩。那会儿地面温度能比气温高出十几度......柏油路一晒,热气往上翻,孩子个子矮,正好处在“热浪区”。滑梯 金属玩具摸上去都发烫,手一碰可能起泡。
出门尽量选早上九点前,或者傍晚五点后。阴天也得小心,紫外线不一定弱。戴帽子、穿浅色衣服,宽松透气的那种。防晒霜要涂,但别往脖子褶皱、腋下这些地方猛抹,容易刺激皮肤。补水上也得勤快,别等孩子喊渴才给.小口小口喂,一次喝太多反而不舒服。
有时候孩子看起来挺精神,突然就蔫了.坐在那里发呆,眼神发直,反应迟钝。这时候别以为是累了。赶紧摸摸后颈,要是又烫又干,立刻进阴凉处,脱掉外衣,用湿毛巾擦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
家里常备温水,别给孩子灌冰水。冷得太猛,血管收缩,热量散不出去,反而更糟。也不要随便喂药,什么退烧药、藿香正气水,没搞清楚情况别乱来。特别是小婴儿,肝肾功能弱,吃错东西后果严重。
还有种情况容易被忽略:车里.哪怕只停十分钟,车窗关着,车内温度能升到五十度。有大人把孩子留在车上去买水,回来人已经不行了......这种悲剧年年都有。记住,任何时候都别把孩子单独留在封闭车厢里,一秒都不行。
幼儿园也有责任。老师得多看几眼,别光顾着组织活动。孩子走路摇晃、脸色苍白、一直用手拍头,可能是中暑了。该停就停,该送医就送。别想着“再坚持一下就回教室了”。
饮食上也要配合.夏天孩子胃口差,家长总想做点开胃的。但腌制食品、油炸小吃少吃.咸鸭蛋 辣条、薯片这些,钠含量高,加重身体负担.多吃点瓜果蔬菜,冬瓜汤、绿豆粥,清热解暑,肠胃也舒服!
睡眠也不能马虎.晚上不开空调?行啊,那至少挂个蚊帐,风扇对着墙吹,制造空气流动。别让孩子整夜捂着头睡,枕头边放杯水,半夜渴了能喝一口。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刚从空调房出来,别马上进高温环境。比如从商场走到户外,在门口站一会儿,让身体适应温差。不然血管猛然扩张,血压波动,孩子容易头晕摔倒。
中暑恢复后也别大意。就算退烧了,体力没那么快恢复。接下来几天别剧烈活动,饮食清淡些。要是老是没精神、尿少、嘴唇干,说明体内还有问题,得再去医院看看。
说到底,防中暑不是靠“经验”,是靠观察和行动。孩子不会说“我好热”,只会哭 闹 躲角落。你得学会看信号。出汗多不代表没事,不出汗才真危险......脸色由红转白,也不是好转,可能是休克前兆。
去年小区有个两岁半的孩子,在楼下玩滑梯,妈妈低头看手机。十分钟后抬头,孩子瘫在沙坑里,嘴唇发紫......送到医院抢救,命保住了,但脑子受了影响。医生说,要是再晚二十分钟,结果难讲。
你看,就这么短的时间。
别侥幸。天气热了,神经就得绷紧......别觉得“以前都没事”。每年气候都在变,热浪来得早,走得晚。孩子体质也不一样,有的天生耐热差.
看到太阳毒,心里就得敲警钟。宁可啰嗦点,多检查几次,也别图省事.孩子的健康,经不起试错.
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啦!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心情好了,身体也会更棒。笑一笑,真的能年轻不少.小提醒:吃饭别太撑,七分饱刚刚好,胃舒服,心里也踏实。
2025-09-24 1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