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谁会想到婴儿会中暑呢?听起来好像不合常理。但其实,婴儿在冬季也有可能因为穿得太多、盖得太厚,或者待在温度过高的室内,体温调节失衡,出现“捂热综合征”,症状跟中暑很像,比如出汗、脸红、发烧、烦躁甚至昏迷。
很多家长一到冬天就怕孩子冷,恨不得把孩子裹成一个粽子.其实,婴儿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比大人快,产热能力强,穿太多反而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小宝宝不会表达,只能哭闹,如果家长没意识到是太热了,就可能越捂越严重!
有一次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家孩子冬天晚上睡觉时穿了三件衣服,还盖了两床被子,结果半夜孩子突然脸通红、呼吸急促,赶紧抱去医院,医生说是“捂热中暑”.当时她吓坏了,才知道原来冬天也会中暑......
婴儿的体温调节系统还没发育完全,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到37.5℃之间,超过38℃就属于发烧了......但如果是因为捂得太热的体温升高,那就不只是发烧那么简单了,可能还会引发脱水 电解质紊乱,甚至脑损伤。
,冬天照顾婴儿,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0℃到24℃之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穿衣方面,可以参考“比大人多一件”的原则,但不要层层包裹,尤其是睡觉的时候,用睡袋,避免盖得太厚!
有些家长喜欢摸孩子的手脚来判断冷不冷,其实这不太准。婴儿的末梢循环差,手脚凉是正常的,真正要摸的是脖子或者后背,如果出汗了,说明穿多了!
中暑后的表现也不太一样,有的孩子一开始只是烦躁、哭闹,接着就变得没精神、呼吸急促,严重的甚至会抽搐、昏迷。这时候马上解开衣物、擦汗 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尽快送医院。
但要注意,降温也不能太猛......不能用冰水、酒精擦浴,那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还可能引发寒战,加重身体负担.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大约32℃)轻轻擦拭额头 脖子、腋下、大腿根等大血管部位,帮助散热。
还有,补水也很重要。婴儿中暑后容易脱水,如果能喝水的话,可以少量多次地喂点温水或淡盐水,但不要一次喝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特别是在冬季,家长要学会科学育儿,不要被“怕孩子冷”的老观念误导。家里如果开了暖气或空调,要注意通风,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其实,婴儿中暑这件事,很多人第1次听说都会觉得奇怪......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类似案例发生。有的是因为大人抱着孩子长时间不放,或者让孩子长时间待在封闭的车内,甚至有些是放在炕上睡觉,火炕太热,孩子出不了汗,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上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本身有点感冒、发烧,再加上穿得多,就更容易中暑。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发烧加重,继续捂着,那就更危险了。
,育儿不能光靠经验,还得有点科学知识。尤其是在照顾婴儿这件事上,细节决定安全。穿衣、盖被、室温、通风、补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哭闹是饿了或者困了,其实也可能是太热了。婴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不适。这时候要多观察,看看有没有脸红、出汗、呼吸急促这些表现。
如果家里有老人带孩子,更要提前沟通好,避免因为代际观念差异而出现错误做法。比如有些老人觉得孩子手脚凉就要加衣服,其实这并不科学。
婴儿冬季中暑虽然听起来奇怪,但确实存在,而且啊后果可能很严重。家长要提高警惕,学会科学判断孩子的冷热状态,合理穿衣,保持室内环境舒适,避免过度保暖,才能真正保护好孩子.
说到底,育儿这件事,不能只靠爱,还得有方法.不然,爱也可能变成伤害。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你能少熬夜 多喝水.水喝够,皮肤才会好,精神也能更清爽。健康小贴士:保持心情平静,身体也会更舒服。
2025-07-21 12:53:01